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什么病

肿瘤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16次浏览

关键词: #皮肤 #肉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皮肤软组织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但极少转移。病因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及外伤史,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需扩大切除范围降低复发风险。

1. 遗传因素

约90%病例存在COL1A1-PDGFB基因融合,这种染色体易位导致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持续激活,促使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有家族史者需定期皮肤检查,发现异常增生物应及时活检。

2. 环境刺激

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化学致癌物可能诱发突变。从事化工行业者应做好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砷化物等致癌物质。慢性炎症刺激部位也易发,对于长期不愈的皮肤溃疡要提高警惕。

3. 外伤影响

约15%患者发病部位有明确外伤史。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可能诱发肿瘤,手术疤痕部位出现硬结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反复摩擦或抓挠皮肤损伤处。

4. 病理特征

肿瘤起源于真皮层,呈隆起的暗红色斑块或结节,质地坚硬。组织学显示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免疫组化CD34阳性表达。需与纤维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1. 扩大切除术

采用莫氏显微手术或3-5cm广泛切除,确保切缘阴性。对于面部等特殊部位可结合术中冰冻病理指导切除范围。术后缺损较大时需皮瓣修复。

2. 靶向治疗

PDGFR抑制剂如伊马替尼可用于无法手术的病例,每日口服400mg。舒尼替尼对部分转移病例有效,标准剂量50mg/日。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与血常规。

3. 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适用于切缘阳性者,总剂量50-60Gy分25-30次完成。调强放疗可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对于复发灶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处理。

该病五年生存率超过95%,但局部复发率达20%。术后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重点观察原发部位及区域淋巴结。日常避免肿瘤部位暴晒或机械刺激,保持随访10年以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