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免疫抑制、造血干细胞移植或支持疗法。主要方法包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雄激素刺激造血、输血支持等。

1. 免疫抑制治疗

适用于非重型及不适合移植的患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通过清除异常T细胞改善造血功能,需静脉输注4-5天,可能引起发热或过敏反应。环孢素作为辅助用药,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维持疗效,常用剂量3-5mg/kg/天,需监测血药浓度预防肾毒性。近年CD52单抗(阿仑单抗)也可用于难治病例。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年轻重型患者首选异基因移植,治愈率可达60-80%。需先进行HLA配型,匹配同胞供者效果最佳。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全身照射清除异常骨髓,移植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预防排异。脐带血移植适用于无合适供体的儿童患者。

3. 支持治疗

成分输血可缓解贫血症状,血红蛋白低于60g/L需输注悬浮红细胞血小板低于10×10⁹/L时输注机采血小板。长期输血者需用去铁胺预防铁过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3次皮下注射可减少输血需求。预防性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能降低感染风险。

4. 辅助疗法

司坦唑醇等雄激素可刺激残余造血干细胞,每日口服2-3次,需监测肝功能。中药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能改善造血微环境。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出血。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有助于造血原料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

再生障碍性贫血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周期通常需6-12个月。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骨髓象评估疗效,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重型患者应尽早考虑移植,治疗期间出现持续发热或出血倾向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活动有助于康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