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痛怎么缓解疼痛
骨折痛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体位调整、心理干预、中医治疗等方式缓解。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药物镇痛
骨折急性期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缓释片。严重疼痛可能需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等强效镇痛药。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掩盖病情进展或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
2、物理疗法
伤后48小时内采用冰敷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稳定期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配合超短波、经皮电神经刺激等理疗设备。移动不便者可租用家用红外线治疗仪,每日照射患处20分钟。
3、体位调整
上肢骨折用三角巾悬吊保持功能位,下肢骨折需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脊柱骨折须绝对卧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躯干轴线旋转。使用医用外固定支具时,需每日检查皮肤是否受压,调整松紧带避免影响血运。
4、心理干预
慢性疼痛患者可尝试正念冥想训练,通过呼吸调控降低疼痛敏感度。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疼痛灾难化思维,音乐疗法选择每分钟60拍舒缓曲目。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疼痛主诉,转移注意力至康复训练。
5、中医治疗
外敷活血化瘀膏药如消痛贴膏,内服云南白药胶囊促进骨痂形成。针灸取阿是穴配合足三里等远端穴位,拔罐沿膀胱经走行施术。药膳可用骨碎补15克炖猪蹄,阴虚火旺者慎用温补药材。
骨折恢复期应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摄入,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稳定期逐步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出现患肢麻木、苍白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