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肉的功效与禁忌
鹅肉具有补虚益气、滋阴润燥等功效,但高尿酸血症、过敏体质者需谨慎食用。鹅肉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矿物质,适合体虚乏力、气血不足人群;其禁忌主要涉及嘌呤含量高、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等问题。
1、补虚强体
鹅肉中蛋白质含量超过鸡肉和鸭肉,每100克含约20克优质蛋白,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对病后体弱、产后气血亏虚者有调理作用。可搭配山药、枸杞炖煮增强补益效果,但急性发热期间应暂停食用。
2、调节血脂
鹅肉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达50%以上,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含有的硒元素能协同维生素E抗氧化,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建议用去皮鹅肉替代部分红肉摄入,每周食用不超过3次,每次控制在100克以内。
3、改善贫血
鹅肉中铁含量为禽类之首,每100克含3毫克左右血红素铁,吸收率优于植物性铁源。同时富含的维生素B12可促进红细胞成熟,对缺铁性贫血、妊娠期贫血有辅助改善作用。烹饪时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彩椒或橙汁可提升铁吸收率。
4、嘌呤含量高
鹅肉属于中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嘌呤含量约150毫克。痛风急性发作期应严格忌口,缓解期每周摄入量不超过80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食用,避免加重尿酸代谢负担。食用前后建议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过敏风险
部分人群对禽类蛋白质过敏,食用鹅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反应。首次尝试者建议少量进食观察,过敏体质者应提前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儿童添加鹅肉辅食需从10克开始逐步增量,出现腹泻、皮疹需立即停用。
日常食用鹅肉建议选择清炖、白切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烤制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搭配冬瓜、萝卜等利尿食材可减轻代谢负担,术后恢复期患者食用前需咨询营养师。存储时需冷冻保存不超过3个月,反复解冻会加速脂肪氧化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