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腹痛怎么了
月经期间腹痛可能是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的。痛经通常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腰酸、恶心等症状。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与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有关,属于生理性疼痛。疼痛多出现在月经第1-2天,呈阵发性绞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经期进行性加重的腹痛,疼痛常始于经前1-2天。病灶多位于卵巢、宫骶韧带等处,可能形成巧克力囊肿。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控制病情。
3、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会引起经量增多和逐渐加重的痛经,疼痛可持续整个经期。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回声不均。治疗可选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严重者可能需要子宫切除术。
4、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可能引起经期下腹坠痛,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多为细菌上行感染所致,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
5、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尤其容易导致经期腹痛和经量增多,肌瘤压迫可引起压迫症状。较小肌瘤可观察,较大肌瘤可能需要米非司酮片预处理后行肌瘤剔除术。绝经后肌瘤多会萎缩。
月经期间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适量饮用姜茶或热牛奶有助于缓解不适。记录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诊断。若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对改善痛经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