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颅底骨折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头部外伤者、高空作业人员、交通事故伤者、暴力打击受害者及骨质疏松患者。
1、头部外伤者
头部遭受直接撞击或挤压易导致颅底骨折,常见于跌倒后枕部着地、运动撞击等场景。颅底骨质薄弱区域如筛板、蝶鞍等更易受损,可能伴随脑脊液漏、熊猫眼征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损伤程度。
2、高空作业人员
建筑工人、电力维修工等高空作业者坠落风险较高,坠落时足跟或臀部着地产生的轴向冲击力可传导至颅底,导致枕骨大孔周围骨折。此类损伤常合并脊髓损伤,需固定颈部后送医。
3、交通事故伤者
机动车碰撞时头部与挡风玻璃或方向盘剧烈撞击,易发生颅前窝或颅中窝骨折。典型表现为脑脊液鼻漏、耳漏及Battle征。事故后即使无明显外伤也建议进行神经系统评估。
4、暴力打击受害者
面部或下颌遭受拳击、棍棒等外力打击时,冲击力可传导至颅底薄弱区。颞骨岩部骨折可能导致面神经损伤、听力丧失。此类患者需排查是否有颅内出血。
5、骨质疏松患者
绝经后女性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骨质强度降低,轻微头部外伤即可导致骨折。此类骨折可能表现为隐匿性脑脊液漏,需通过β-2转铁蛋白检测确诊。
预防颅底骨折需加强高危职业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安全带等。老年人应定期检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所有头部外伤后出现耳鼻漏液、视力改变或持续头痛者,应立即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恢复期避免用力擤鼻、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保持头部抬高30度卧位有助于减少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