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药物是什么
中医治疗高血压可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疗法及气功导引等方法,常用药物包括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牛黄降压丸、杜仲降压片及罗布麻降压片等。高血压在中医属眩晕、头痛范畴,多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亏虚等因素相关。
1、中药调理
天麻钩藤颗粒由天麻、钩藤等组成,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口苦。松龄血脉康胶囊含鲜松叶、葛根等,可改善血管弹性,缓解头痛颈僵。牛黄降压丸以人工牛黄为主,针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伴烦躁失眠。杜仲降压片通过补肝肾作用调节血压,适合中老年患者。罗布麻降压片含罗布麻叶提取物,对早期轻度高血压效果显著。
2、针灸疗法
选取太冲、风池、百会等穴位平肝潜阳,配合足三里健脾化湿。肝阳上亢者可加刺行间穴,痰湿型选择丰隆穴。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耳穴压豆取降压沟、神门等部位,通过持续刺激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3、推拿干预
头部采用开天门、推坎宫手法缓解眩晕,背部膀胱经循经推拿促进气血运行。针对颈源性高血压,运用颈部揉捏法松解肌肉痉挛。每日早晚各1次,配合穴位点按效果更佳。
4、饮食调养
推荐芹菜汁、菊花决明子茶等食疗方,限制钠盐摄入。肝阳亢盛者宜食苦瓜、冬瓜,气血不足可食用山药红枣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晚餐不宜过饱。
5、导引气功
八段锦摇头摆尾式、五禽戏虎式等动作可疏通肝胆经络。每日练习30分钟,配合调息法能稳定交感神经活性。严重高血压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医治疗高血压需坚持3个月以上疗程,期间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夏季避免暴晒中暑。若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中药使用需辨证施治,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