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的症状是什么
肌腱损伤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肌腱断裂感、淤血等。肌腱损伤可能与运动过度、外力撞击、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述症状。
1、局部疼痛
肌腱损伤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轻度损伤可能仅表现为轻微酸痛,重度损伤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疼痛部位通常位于肌腱附着点或肌腱走行区域。
2、肿胀
肌腱损伤后局部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组织液渗出和炎症反应所致。肿胀程度与损伤程度成正比,严重损伤时肿胀明显,可能伴有局部发热。肿胀通常在损伤后立即出现,24-48小时内达到高峰。
3、活动受限
肌腱损伤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这是由于疼痛和肌腱功能受损所致。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某些特定动作,如跟腱损伤时无法踮脚。活动受限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完全断裂时功能完全丧失。
4、肌腱断裂感
严重肌腱损伤时,患者可能在受伤瞬间感受到肌腱断裂的"啪"声或弹响感。这种情况常见于跟腱断裂或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断裂后立即出现剧烈疼痛和功能丧失,局部可能触及凹陷。
5、淤血
肌腱损伤后可能出现局部淤血,表现为皮肤青紫。这是由于肌腱周围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淤血通常在损伤后24小时出现,3-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吸收。淤血范围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肌腱损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采用RICE原则进行处理: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避免在急性期进行热敷或按摩,以免加重出血和肿胀。建议在损伤后24-48小时内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损伤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轻度损伤可通过制动和物理治疗恢复,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恢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恢复肌腱功能,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肌腱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