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引起的肠梗阻怎么治疗
疝气引起的肠梗阻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疝修补术、肠切除吻合术、腹腔镜手术等方式治疗。疝气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肠梗阻可能伴随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1、手法复位
早期嵌顿性疝引起的肠梗阻可尝试手法复位。医生通过外力将疝内容物推回腹腔,解除肠道压迫。操作需由专业医师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复位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腹膜刺激征。禁用于绞窄性肠梗阻或复位失败者。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肠痉挛,乳果糖口服溶液改善便秘。药物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或术前准备,需配合胃肠减压、禁食等基础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禁用保守治疗。
3、疝修补术
传统开放疝修补术采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壁缺损,适用于多数腹股沟疝患者。术后需避免咳嗽、负重等增加腹压行为。复发疝或双侧疝可选择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4、肠切除吻合术
发生肠管绞窄坏死时需急诊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并行端端吻合。术前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术后可能需暂时性肠造口。该术式适用于疝内容物无法还纳且出现血运障碍的病例。
5、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下疝修补联合肠粘连松解术适用于复发性疝合并肠梗阻。通过3-4个小切口完成疝囊高位结扎和补片放置,同时处理梗阻部位。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类促进伤口愈合。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再次腹痛需立即复诊。长期便秘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预防复发。建议术后每半年复查超声评估修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