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治疗是怎么回事
腰肌劳损可能由长期姿势不良、急性损伤未愈、腰椎退行性变、寒冷刺激、肌肉力量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中医理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长期姿势不良
久坐久站或弯腰劳作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引发无菌性炎症。建议调整坐姿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腰垫,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急性期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慢性期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强化核心肌群。
2、急性损伤未愈
搬重物扭伤等急性腰肌损伤若未彻底恢复,可能转为慢性劳损。表现为腰部钝痛伴活动受限。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3天,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避免发展为顽固性疼痛。
3、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紊乱会代偿性增加腰肌负荷。这类患者除腰部酸痛外,常伴有下肢放射痛。需通过腰椎MRI明确诊断,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药物,配合牵引治疗。
4、寒冷刺激
腰部受凉会导致肌肉血管收缩,代谢产物堆积引发疼痛。冬季应注意腰部保暖,睡眠时使用电热毯预热床铺。发作时可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20分钟,每日2次。
5、肌肉力量失衡
腹肌与腰背肌力量不协调会加重腰部负担。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平板支撑、臀桥等训练,每周3次,每次15-20分钟。严重失衡者需使用腰围辅助支撑,逐步重建肌肉平衡。
腰肌劳损患者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及突然转身动作,睡眠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膝关节屈曲体位。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牛奶、鸡蛋、深海鱼等食物。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麻木时应及时就诊骨科,排除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病变。康复期间可进行八段锦等柔韧性训练,但需避免瑜伽中的后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