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怎么得的
牙髓炎可能由龋齿、牙齿外伤、牙周病、牙齿磨损、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夜间痛加重等症状。可通过根管治疗、药物镇痛、牙髓保存术等方式治疗。
1、龋齿
龋齿是牙髓炎最常见的原因。当牙齿硬组织被细菌腐蚀形成龋洞后,细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导致牙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冷热刺激敏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持续性钝痛。治疗需清除腐质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严重时需行根管治疗。
2、牙齿外伤
牙齿受到撞击、磕碰等外力作用后,可能导致牙髓血管断裂或牙髓暴露。外伤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牙髓充血、坏死。年轻恒牙外伤后建议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活髓切断术,成年患者多需根管治疗。
3、牙周病
重度牙周炎时,深牙周袋内的细菌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逆行感染牙髓。这类牙髓炎往往疼痛不明显,但牙齿可能出现松动。治疗需先控制牙周炎症,必要时配合使用甲硝唑片和头孢克肟分散片,后期根据牙髓状况选择治疗方案。
4、牙齿磨损
长期磨牙、咬合创伤或酸性物质侵蚀导致牙齿硬组织过度磨损时,牙本质暴露会使牙髓受到外界刺激。初期表现为牙齿敏感,逐渐发展为牙髓炎。可使用脱敏牙膏配合氟化钠甘油糊剂治疗,严重磨损需进行咬合重建。
5、医源性损伤
牙齿治疗过程中,高速手机产热、充填材料刺激或备牙时意外露髓都可能引发牙髓炎。表现为治疗后突发剧烈疼痛。轻度炎症可使用丁香油酚棉球安抚,已发生不可逆性牙髓炎时需进行根管治疗。
预防牙髓炎需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理邻面。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避免用牙齿开瓶盖或咬硬物,有夜磨牙习惯者应佩戴咬合垫。饮食上减少碳酸饮料和甜食摄入,多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出现牙痛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炎症扩散导致根尖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