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应该多注意什么
骨质疏松症患者需重点防范骨折风险,日常应关注钙与维生素D补充、适度负重运动、防跌倒措施、药物规范治疗及定期骨密度监测。
1、钙与维生素D补充
钙是骨骼主要成分,每日需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或深绿色蔬菜摄入足够钙质。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建议通过日晒或强化食品获取,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补充剂。长期缺乏会导致骨量加速流失。
2、适度负重运动
规律进行步行、太极或抗阻训练等负重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延缓骨质流失,同时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需避免剧烈跑跳或过度弯腰动作,防止椎体压缩骨折。
3、防跌倒措施
居家移除地毯、电线等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穿防滑鞋具。外出时使用助行器辅助,避免雨雪天单独活动。合并视力障碍或服用镇静药物者需特别警惕,跌倒可能引发髋部或腕部粉碎性骨折。
4、药物规范治疗
确诊后应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严重者需联用特立帕肽注射液促进骨形成。须严格遵循用药周期,用药期间监测颌骨坏死或非典型骨折等不良反应。
5、定期骨密度监测
每1-2年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评估骨量变化,重点关注腰椎和股骨颈T值。合并慢性肾病或长期激素治疗者需缩短复查间隔。检测结果可指导调整补钙方案或药物剂量,预防无症状性椎体骨折发生。
骨质疏松症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每日保证800-1200mg钙与400-800IU维生素D摄入,戒烟限酒减少骨量流失。烹饪时选择清蒸炖煮保留食材钙质,避免高盐饮食促进尿钙排泄。建议每年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参加医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随访,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时及时行脊柱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