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友病中医验方有哪些

60941次浏览

血友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中医辅助治疗,常用验方包括犀角地黄汤、归脾汤、十灰散、小蓟饮子及三七粉等。中医治疗需严格辨证施治,不可替代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等规范医疗手段。

一、犀角地黄汤

由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组成,适用于血热妄行型出血。该方能清热凉血止血,现代研究显示其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需注意水牛角现已禁用,临床常用人工牛黄替代。典型适应证为关节腔出血伴红肿热痛,使用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

二、归脾汤

含黄芪、龙眼肉、白术等药材,主治脾不统血型慢性出血。对反复皮下瘀斑、齿衄等气血两虚症状有效。方中人参可提升血小板黏附率,但需避免与抗凝药物同用。临床多用于轻型血友病缓解期调理,急性大出血时禁用。

三、十灰散

由大蓟、小蓟、侧柏叶等十味炭药组成,具收敛止血功效。适用于黏膜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外敷可处理浅表创面。炭药吸附作用可能影响凝血因子吸收,应与替代疗法间隔2小时服用。阴虚火旺者慎用。

四、小蓟饮子

以小蓟、生地黄为主药,针对下焦热盛型尿血。可缓解血友病肾出血引起的尿频尿急,药理学证实其能缩短凝血时间。煎煮时需后下蒲黄以保留有效成分,使用期间应保持低盐饮食。

五、三七粉

单味三七研磨成粉,兼具止血与活血双向调节作用。适用于关节积血机化期,既能促进血肿吸收又可预防再出血。建议每日冲服3克,但需警惕与阿司匹林的相互作用。创伤急性期应配合冷敷使用。

血友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时,家长需确保患儿持续接受凝血因子预防治疗,所有中药使用前应经血液科与中医科医师联合评估。日常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如山药粥、藕粉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出血发作期应立即冰敷患处并保持制动,同时联系专科医院进行规范止血处理。建议建立出血日记记录中药使用效果与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关节超声与凝血功能。

相关推荐

查凝血功能需要空腹吗
一般情况下,查凝血功能是不需要空腹的,就和查血常规是一样的。凝血的指标一般包括了凝血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也就是常说的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指的是APTT,还有纤维蛋白原定量,主要是包括这四项的凝血指标。经常还会把纤溶的指标放在里面一起去做检查,因为查凝血指标不光是去检查出血方面的疾病,有些时候止血方面的疾病,比如血栓方面的疾病,也是经常会用到凝血功能检测的。所以也会经常把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指标,放在凝血功能当中一起去检测。这样检查实际上并不需要空腹来做,进食以后,对化验结果是没有明显影响的。主要是采用特殊的抗凝剂,来做凝血指标的检测。一般情况下是把抽出来的血,放到试管中观察到血液从液体状态凝固成固体状态以后。一般所需的时间是,正常人是4-12分钟。进食以后,对凝血时间测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检测的这几个指标来讲,PT的时间一般的正常是12S-14S,APTT一般的上限是在36S附近,最常用的应该是用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外源性的凝血途径和内源性的凝血途径。一般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认为是有临床意义的,部分APTT一般是延长10S或者缩短10S以上,才认为是有临床意义。轻度的变化,有的时候并不用特别的紧张,只是反映着凝血指标有轻度的异常,但是并没有达到临床诊断疾病的标准。
语音时长 02:21

2021-10-15

92833次收听

血友病的易混淆疾病
血友病的易混淆疾病:主要与血管性血友病鉴别。
怎样预防血友病
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出血的现象,这有可能是血友病的征兆,血友病很多都是遗传而来,对于治疗是很困难的,患者也只能依靠护理。那么血友病该怎么预防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下。1、禁服使血小板聚集受抑制的药物。2、避免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及肌内注射。3、调情志:精神刺激可诱发出血。4、一旦由外
血友病病因有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患上血友病的患者,此病是很严重的血液性的疾病,主要的表现症状就是出血,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患上此病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多了,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下面为广大的朋友们介绍了几个生活中常见血友病的病因。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
什么是血友病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治疗疾病上也一样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疾病的表现形式才能积极地应对疾病,患有血友病要正确的了解血友病的相关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治疗疾病,早日恢复健康,下边就看看关于血友病的相关介绍。血友病是一组凝血因子缺乏症,表现为遗传性的凝血障碍。血友病包括有A、B、C三型及血管
及时预防血友病要防止残疾
生活上我们大家也是可以看见一些疾病的,要是不注意对身体的影响也是较大的,这人们更是要及时的来了解白友病出现给人们带来的麻烦,尤其是导致的残疾要注意,这个人们要多注意了,那么,及时预防血友病要防止残疾?下面和专家来解答吧。血友病A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