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什么病
血常规检查主要用于筛查感染性疾病、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炎症反应及部分代谢性疾病。常见可辅助诊断的疾病主要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缺铁性贫血、白血病、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症等。
1、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能提示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通常伴随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则多见淋巴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可进一步辅助判断感染类型。
2、贫血类疾病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数可诊断贫血及其类型。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显示大细胞性贫血特征。网织红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骨髓造血功能。
3、血液系统肿瘤
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可通过异常白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改变初步筛查。急性白血病常见原始细胞增多,慢性白血病多显示成熟粒细胞异常增殖。需结合骨髓穿刺确诊。
4、过敏与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伴随血小板升高和轻度贫血。炎症指标如血沉加快可反映疾病活动度。
5、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提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功能异常需结合凝血四项检查。血管性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会有相应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常规检查后若发现异常指标,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专项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铁、叶酸等造血原料摄入,避免接触苯等化学毒物,定期体检监测血液指标变化。出现持续乏力、出血倾向或反复感染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