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下腹坠痛
月经期下腹坠痛通常是痛经的表现,可能与子宫收缩、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等因素有关。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有关。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持续2-3天。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正中,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疼痛性质多为痉挛性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不适。继发性痛经的疼痛特点与原发性痛经相似,但疼痛程度可能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且可能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继发性痛经的常见原因,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同样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粘连形成。子宫腺肌病则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月经期子宫收缩时疼痛加剧。盆腔炎性疾病也可能引起月经期下腹坠痛,多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对于轻度痛经,可通过热敷下腹部、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方式缓解。中重度痛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萘普生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继发性痛经患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等药物。
月经期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上可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红糖水,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疼痛。若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伴有异常阴道出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长期痛经患者建议记录疼痛特点、持续时间等信息,便于医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