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了肾盂肾炎怎么办

64813次浏览

肾盂肾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多饮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肾盂肾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妊娠、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能有效杀灭致病菌,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细菌耐药。若出现药物过敏或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2、多饮水

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冲刷尿路细菌。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3000毫升,可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充足水分能促进细菌排出,缓解尿频尿急症状。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饮水后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出现水肿需及时就医。

3、调整饮食

肾盂肾炎患者应选择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适量食用冬瓜、黄瓜等利尿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预防尿酸升高。可补充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增强免疫力。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相应饮食原则。

4、物理降温

急性期出现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额头敷冷毛巾。保持室温适宜,穿着透气衣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物理降温能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但需避免酒精擦浴导致皮肤刺激。

5、定期复查

治疗结束后需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确认感染是否根治。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应每3-6个月检查肾功能。出现腰痛复发、尿液浑浊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长期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并发症,保护肾功能。

肾盂肾炎患者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受凉感冒。女性患者应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戒烟限酒,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疾病康复。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血尿、少尿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肾盂分离怎么处理
肾盂分离通常是输尿管中间某一段内部梗阻或是外部受压导致输尿管狭窄,最终导致肾盂分离。梗阻原因有可能是输尿管内结石或输尿管内肿瘤。结石引起的梗阻需要超声波碎石或者是外科手术输尿管镜取石或者是手术切开输尿管取石等等这些方法;如果是肿瘤引起的就要进行手术切除以及输尿管再造,或其他一些方案。腹膜后的纤维化或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肾盂分离,需要临时进行尿管插管,解除梗阻。
语音时长 01:48

2021-12-30

78187次收听

男性会得肾盂肾炎的吗
所谓肾盂肾炎,一般是细菌通过尿道口,上行到膀胱塑料管,到肾盂引起肾脏化脓性的炎症。多半是因为第一个免疫功能比较差,第二个平时清洁不够,饮水量比较少或者是其一些疾病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等。出现急性肾盂肾炎的时候,常常会有发热、畏寒,甚至高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以及尿频、尿急、尿痛,尿里白细胞明显增高、细菌增多,血常规检查时,血里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群选用抗生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是可以快速缓解的。因此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都要注意第一清洁,第二多喝水,出现肾盂肾炎情况,需要及时治疗。
语音时长 01:13

2021-12-30

62971次收听

肾盂分离什么情况
肾盂分离可以见于正常人,也可以见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的疾病。肾盂指的是连接肾脏和输尿管的部位,是尿液排出通道的一部分。如果行肾脏超声检查提示肾盂分离,指的是肾盂增宽,直径一般大于10mm。导致肾盂分离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生理情况,正常人是可以出现肾盂分离的,主要是见于憋尿、膀胱尿量很多,可以导致尿路压力增大,从而使得肾盂增宽。一般排尿之后,肾盂增宽的现象就会恢复,这种情况肾盂分离是不严重的,基本上排尿之后就会好转。第二,病理情况,如果当尿路存在梗阻,尿液排出不畅的时候,可以导致尿液潴留在尿路里,可以出现肾盂分离,肾盂增宽。如果持续加重,就称之为肾积水,比如输尿管结石、尿路肿瘤,肿瘤腹腔转移压迫了尿路或者是腹膜后纤维化等,都可以导致输尿管的狭窄。另外,糖尿病病人可以出现神经源性膀胱或者前列腺增生,也可以导致尿路压迫,也是可以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出现梗阻的,也可以出现肾盂分离,甚至是积水的情况。所以如果发现肾盂分离,建议及时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语音时长 02:21

2021-11-05

60735次收听

02:30
肾盂分离严重吗
肾盂分离是否严重,主要看肾盂分离的增宽具体有多少。一般来说肾盂分离超过1.3cm是有明确的临床意义,说明有肾积水。如果1.3cm以下,有可能是做憋尿超声时的假象,一般需要患者排尿以后再重新复查。肾盂分离是否会造成严重后果主要看它的病因,还要看肾盂分离是否可以比较快的解除。
02:01
肾盂肾炎是严重疾病吗
肾盂肾炎可轻可重。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通常临床表现会比较重,患者会出现高热、寒颤、腰疼,有时还会有肾区的叩击痛、尿路刺激症状,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治疗有效后可以恢复。慢性肾盂肾炎,如果反复迁延不愈可能会造成慢性的肾间质纤维化,随着疾病的进程,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最终可能会进展至尿毒症。
02:02
男性有得肾盂肾炎的吗
所谓肾盂肾炎,一般是细菌通过尿道口,上行到膀胱塑料管,到肾盂引起肾脏化脓性的炎症。多半是因为第一个免疫功能比较差,第二个平时清洁不够,饮水量比较少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疾病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等。出现急性肾盂肾炎的时候,常常会有发热、畏寒,甚至高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以及尿频、尿急、尿痛,尿里白细胞明显增高、细菌增多,血常规检查时,血里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群选用抗生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是可以快速缓解的。因此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都要注意第一清洁,第二多喝水,出现肾盂肾炎情况,需要及时治疗。
肾盂分离可以自愈吗
轻微的肾盂分离有自行愈合的可能。肾盂是肾脏的一部分,下端通输尿管。肾盂分离是指肾盂充盈,肾盂前后径增大。在围生期内,婴儿出现的绝大部分肾盂分离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一般可自行缓解。肾盂分离<7mm是生理性的;肾盂分离>7mm为病理性的,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梗阻。生理性的肾盂分离一般可自行消退,无需干预;病理性的肾盂分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免病情进展损伤肾功能,预后较好。肾盂分离为先天性疾病,无法有效预防,只能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11

72581次收听

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上行感染:病原菌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并不致病。某些因素如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血行感染: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2%。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偶可通过淋巴循环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语音时长 01:20

2021-04-16

84416次收听

肾盂肾炎后期的护理
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所以进行肾盂肾炎后期的护理极为重要,病人得了肾炎后必定是痛苦的,而我们采取一些有效地方法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病患的痛苦,同时也可以缓和病人的病情,下面介绍一些肾炎常用的护理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
患上肾盂肾炎病因
肾盂肾炎对患者的肾脏功能影响很大,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到患者的排尿,甚至会诱发其他的肾脏疾病,特别是现在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朋友都开始慢慢的重视肾盂肾炎的病情,我们想要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患上肾盂肾炎病因。
孕妇怎么预防肾盂肾炎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那么孕妇在家庭中地位就很高了,孕妇的身体健康也是家庭工作的重点。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孕妇的身体健康。肾盂肾炎这种病就很容易发生在孕妇身上,需要及早的预防。那么,孕妇怎么预防肾盂肾炎?孕妇要从以下这些方面来预防肾盂肾炎。孕妇朋友们要讲究卫生、保持外生殖
肾盂肾炎的治疗与预防
肾盂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女性。临床上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者发病急高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尿混浊,并伴有腰疼。
肾盂肾炎会不会遗传
肾盂肾炎不会遗传,该病因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产生抗体,合成不同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并引起病理损伤,形成不同类型的肾炎。
02:26
肾盂肾炎的症状
肾脏、肾盂的部位出现了炎症,称为肾盂肾炎,临床表现为尿路的刺激症状,典型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严重的伴有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细菌顺着膀胱逆行向上到达肾盂的,症状开始加重,除了尿路刺激症状以外,还会出现全身的乏力、发热,同时伴有腰痛、体格检查的时候有双肾的叩击痛。尿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的增多,还可以看见脓球和尿蛋白,尿路感染中肾盂肾炎是比较严重的感染,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治疗,不要延误病情。
02:11
肾盂肾炎症状
肾盂肾炎主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表现为全身的症状,就是出现发热、寒战、头疼、全身酸疼、恶心、呕吐,体温比较高,多在三十八度以上,严重可以发展为菌血症。第二表现为局部的症状,主要就是尿路感染的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尿检的时候可以发现大量的脓球白细胞尿白细胞尿和红细胞。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腰疼,这种疼痛多数是一种顿痛或者是酸痛,在腰部的肾虚可以有双侧的这种叩击疼痛,大多数急性肾盂肾炎都有如上的症状,对于慢性的患者上述症状常常是间断出现,长期不治愈的患者还可以演变成慢性肾衰,因此我们对于肾盂肾炎还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让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