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了耳鸣该怎么护理

53567次浏览

得了耳鸣该怎么护理呢,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因为我们对耳鸣的不了解导致我们很难发现自己患上了耳鸣,在我们的生活中,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不但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影响,还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得了耳鸣该怎么护理。

首先,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耳鸣症状,心理很紧张和担心,从而不敢就医。其实患了耳鸣完全不必紧张,应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治。在诊治过程中,听从医生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可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他优势(如业余爱好和热爱本职工作等)来分散自己对耳鸣的关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多培养一些兴趣点。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耳鸣症状的患者,日常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少吸烟、少饮酒、生活作息有规律,睡眠不宜过长(中青年78小时,老年人6小时睡眠即可)。

最后,尽量避免接触噪音

有耳鸣症状的患者,要减少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并减少日常接触噪声的机会,如交通、工业、建筑、娱乐、居住环境中的噪音。人们一般都相信年老耳聋与年老眼花一样自然,听力丧失同白发满头及老年斑一样不可避免。但多年的研究结果却表明,长久过度暴露于噪音之中是导致听力损伤的原因之一。

耳鸣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专家提醒患者,耳鸣多数都非短期内发生,因此治疗起来需要较长时间,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过程中要有恒心,不可轻易放弃。

相关推荐

耳鸣时大时小是好转吗
耳鸣时大时小,有可能是疾病好转,但也有可能是本身存在的症状。耳鸣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在刚开始出现耳鸣症状时,耳鸣声就比较大,而且耳鸣声持续,此时如果出现耳鸣时大时小的症状,有可能是疾病好转的迹象。但如果在刚开始出现耳鸣症状时,就是时大时小的症状,这种情况并不是好转的迹象。但只要目前仍然存在耳鸣症状,就需要积极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想要治疗好耳鸣一定要明确原因。例如神经性耳鸣,一般是服用营养神经以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同时配合做耳部按摩理疗等。
语音时长 01:21

2021-05-11

73054次收听

02:25
耳鸣肾阴虚还是阳虚
耳鸣症状其实肾阴虚和肾阳虚都能够见到,肾阴虚造成的耳鸣会见到耳鸣是高音调的,伴有比如潮热、盗汗、烦躁、失眠,或者手脚心发热、口燥、咽干等,舌头是红的舌体比较瘦或者苔比较少,苔微微有些黄。肾阳虚造成的耳鸣,耳鸣的特点是一个耳内轰鸣,就是听到这耳鸣声音调是比较低的,有的人说是嗡嗡的声音,有的人说是像火车的轰隆的声响。除了这种耳鸣,往往还伴有比如腰膝酸软、腰腿沉重没有力气、大便溏泻等。除了肝胆火旺也能造成耳鸣,可能会见到一些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有些情绪刺激等。
01:59
单侧搏动性耳鸣能自愈吗
引起单侧搏动性耳鸣的原因很多,比如因为熬夜,或者情绪紧张、劳累引起来的,这种是一过性的、功能性的,即便不去用药,注意休息,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还有些人这种单侧搏动性耳鸣,是器质性病变引起来的,往往是比如是颈静脉球高位、颈静脉球体瘤,或者颈部的大血管有斑块等导致一侧耳朵的搏动性耳鸣。如果有斑块及时地用他汀类的药物,斑块消失后,耳鸣可能会消失。如果是颈静脉球高位,或者颈静脉球体瘤,特别是颈静脉球体瘤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手术治疗。
02:02
带耳机耳鸣能自愈吗
戴耳机后出现耳鸣大多数及时摘掉耳机,耳鸣可以消失,部分耳鸣不可逆。戴耳机引起耳鸣是因为长时间声音刺激引起一过性耳鸣,去医院检查发现听力正常不需要特殊关注。戴耳机听重金属像噪音,声音开得大,戴耳机听音乐声音不大但戴的时间久如晚上睡觉时戴,听音乐帮助入睡,睡着后音乐反复播放。持续的声音刺激耳朵导致神经性耳鸣出现,噪音引起来的神经性耳聋、耳鸣存在,不治疗很难恢复。所以出现以后如果耳鸣不消失,一两天之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02:16
甲钴胺能治耳鸣吗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族类的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对神经性的耳鸣有一定疗效。如最常见的突发性耳聋,因内耳微循环的障碍,损伤内耳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所以造成突发性的听力下降和耳鸣,可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暴震性耳聋,因强大的噪声使耳内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受损伤,也可用甲钴胺进行修复,营养和恢复神经功能,减轻耳鸣。同时,如果是梅尼埃病引起的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也可用甲钴胺进行治疗。甲钴胺对神经细胞和纤维损的伤起到营养作用,可针对神经性耳鸣进行治疗。
耳鸣吃中药能治好吗
患有耳鸣吃中药能治好吗?中药对于耳鸣的治疗自古就有,并且经过了多年来的沉淀,治疗上也改正了很多,因此,患上了耳鸣采用中药来治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只要患者们集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治疗药物,治愈耳鸣并不是天方夜谭,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耳鸣有哪些饮食禁忌
耳鸣有哪些饮食禁忌呢,这个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毕竟耳鸣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它的出现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困扰,影响患者的听力以致使患者的情绪越来越暴躁,那么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耳鸣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应该如何做到饮食健康呢,下面
搏动性耳鸣治疗后好吗
搏动性耳鸣治疗后好吗?我们要知道临床上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血管因素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称之为血管血管源性耳鸣。这种耳鸣可以来与心跳节律一致,动脉性的耳鸣还是比较粗糙的,而静脉性的耳鸣,常常称之为嗡嗡的耳鸣,那么它的临床原因我们需要寻找一下,比如高血压、动静脉畸形,然后糖尿病、高血脂病,还有一些颈椎系统的疾病都是可能的。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事原因进行检查,包括血液的检查、磁共振的检查、CT的检查等等,发现这些具体的原因,然后给予相应的治疗。绝大多数的搏动性耳鸣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那么可以消失或者是可以减轻,关键的是要找到这个搏动性耳鸣的原因,这样的治疗效果才是较好的。
语音时长 01:36

2020-04-16

56391次收听

怎么治疗耳聋耳鸣
治疗耳聋耳鸣,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根据病因等决定。耳聋、耳鸣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疑难杂症。针对其治疗指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要明确耳聋、耳鸣的原因,这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听功能的检查,影像学的检查等等,明确耳聋、耳鸣具体的原因或者是发病的部位。二、药物治疗,如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比如银杏叶、敏使朗。另外,还有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还有一些中成药,比如金匮肾气丸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针对性的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溶解血栓药物、东菱迪芙等。三、针对患者的不同原因治疗,或采取手术治疗,比如人工听骨链的重建手术,人工耳蜗手术。总而言之,要根据耳聋、耳鸣的具体的不同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1:41

2020-02-20

64348次收听

02:44
什么叫耳鸣
耳鸣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耳朵或不明位置的感觉异响,可以是嗡嗡声或呜呜声,可以是高调或低调。耳鸣如果持续长时间存在,可以造成人的心理、身体上的影响,比如失眠、多梦、心情烦躁等,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常见的耳鸣是神经性耳鸣,也称为内源性耳鸣,外人是听不到的,只能自己感受到,是主观性的耳鸣。如果突然发病,一定要在短期内及时的治疗,才能得到恢复。如果拖延时间过久,听力就很难恢复。还有一种外源性耳鸣,非常少见,但是也存在,就是别人也可以听到耳内的异响。一般是耳周的关节或肌肉痉挛造成的咔擦声,与内源性耳鸣不同,它通过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放松以后耳鸣得到缓解。
耳鸣怎么治
耳鸣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主观上感觉有声音出现。耳鸣和耳部疾病有关,也和全身性疾病有关,还和环境等因素有关。耳鸣还会引起四肢酸痛、头晕、头痛等并发症。如果想比较彻底的治疗耳鸣,那么就要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疾病。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等。耳部有感染情况出现的,还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头孢、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有些长期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患者,还需要更换工作环境。患者还可以到医院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用耳习惯,不能戴耳机大声听歌,要定期使用洗耳液清洗耳道。
语音时长 01:25

2019-12-17

51162次收听

急性耳鸣与慢性耳鸣有哪些区别
现如今有不少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耳鸣的病症,而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将耳鸣分为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这两种病症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所以所需要的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主要的区别是在于两者的发病时间不同、发病原因不同以及所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
上火会不会引起耳鸣
我们民间所说的上火,其实包含的意义特别多,饮食吃燥热的东西可以引起上火;情绪发脾气可以引起上火;晚上熬夜睡眠不好,早上起来这种也是也引起上火;还有,有的工作人员他是长期对着电脑的,也是消耗我们的阴气也是上火的,上火的概念很多。但是耳鸣的原因跟这些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能说是因为上火我就吃点清热解毒的药或者用点去火的药,所以去火的这个概念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所以还是要根据你的具体的原因,做一个明确的诊断,是一个短暂的耳鸣还是一个持续的耳鸣,然后根据这个情况采取治疗措施。一般神经性耳鸣,我们常说的神经性持续的这种耳鸣,都需要用一个营养神经、通血管的缓解,就是促进溶栓这种一些治疗,一般是采用输液的方法,及时给他一个扭转治疗,才能取得缓解。
语音时长 01:13

2019-11-18

56471次收听

治疗耳鸣的方法
患者出现耳鸣这类疾病以后,需要及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诊治。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来缓解耳鸣的情况,同时也需要尽量保持在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噪音对耳朵的影响。另外,合理的饮食也十分重要。
突发性耳鸣是什么原因
突发性耳鸣可能是不良习惯、物理因素、中耳炎等情况导致的,需要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