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流行性出血热症状

58669次浏览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眼眶痛,进展期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低血压休克,终末期可发生少尿或无尿等肾衰竭症状。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发热头痛

发病初期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3-7天,伴随剧烈头痛、眼眶胀痛及颜面颈部潮红。此时汉坦病毒正在体内大量复制,病毒血症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损伤。患者需卧床休息,使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临床常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

2、皮肤出血

病程第3-6天可见腋下、胸背部出现针尖样出血点,严重者有鼻出血、咯血等表现。这与血小板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血小板。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常用于改善出血倾向。

3、低血压休克

发热后期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持续1-3天。因血浆大量外渗导致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补液扩容。临床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少尿无尿

病程第5-8天尿量可少于400毫升/日,伴随氮质血症和电解质紊乱。肾小管坏死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需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常用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促进排尿,严重者需血液透析治疗。

5、多尿恢复

少尿期后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毫升,持续2周至数月。肾小管功能逐渐恢复但浓缩能力仍差,需注意补钾防脱水。可口服枸橼酸钾颗粒、门冬氨酸钾镁片纠正电解质失衡。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多尿期,恢复期仍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每日水分摄入量。接触鼠类或疫区杂草后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流行病学史。早期使用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可改善预后,恢复期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压。

相关推荐

流行性出血热是怎么传播的
流行性出血热是通过啮齿类动物、鼠蚤进行媒介进行传播。有部分病人是通过接触性传播,接触到了被出血热病毒污染的东西或是摄入被出血热病毒污染的东西,经过消化道途径进行传播。还有林区或山林农村的工作者,在清理山区或居住房时,有鼠聚集窝点时可能会引起气溶胶局部密封的气体,引起气溶胶传播。可能通过呼吸道途径来进行感染。所以病人也有垂直传播的风险,感染途径也是多样的。
语音时长 01:40

2021-12-30

82837次收听

01:53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是通过啮齿类动物、鼠蚤进行媒介进行传播。有部分病人是通过接触性传播,接触到了被出血热病毒污染的东西或是摄入被出血热病毒污染的东西,经过消化道途径进行传播。还有林区或山林农村的工作者,在清理山区或居住房时,有鼠聚集窝点时可能会引起气溶胶局部密封的气体,引起气溶胶传播。可能通过呼吸道途径来进行感染。所以病人也有垂直传播的风险,它的感染途径也是多样的。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病鼠唾液、血液、粪便、尿液中含汉坦病毒,所以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是流行性出血热的最常见传播途径;其次流行性出血热还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母婴传播;另外,虫媒也可能会传播流行性出血热,还需进一步确认。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人吗
出血热人传染人的可能性非常小,老鼠是主要传染源,当被病鼠咬伤、接触了病鼠的排泄物、吃了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等,都可能传染出血热。但孕妇患病后,有可能会通过胎盘、产道等垂直传染给胎儿。
流行性出血热能治好吗
流行性出血热能治好,主要治疗方法为对症治疗,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会复发吗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传染性疾病,治愈后一般很少复发,但也有复发的几率,应做好预防工作,远离传染源。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吗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传播,该疾病是由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果发生疾病,可能会出现头痛,发烧,恶心和呕吐以及腰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必须及时送到专科医院,接受血液检查,常规检查,常规尿检等确认病情,在发热期可通过物理降温或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降温的目的,当发生缺氧休克时,应及时补充血容,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