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后凸畸形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向后凸出的结构性异常,可分为生理性后凸和病理性后凸,常见类型有休门病、先天性脊柱后凸、强直性脊柱炎等。主要表现包括驼背外观、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影响心肺功能。
1、休门病
休门病是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的常见原因,多与椎体终板软骨发育异常有关。典型表现为胸椎中段多个椎体楔形变,伴随背部钝痛和疲劳感。早期可通过物理治疗和支具矫正,进展期需考虑后路脊柱融合术,常用药物包括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
2、先天性脊柱后凸
先天性脊柱后凸由胚胎期椎体形成障碍导致,常见椎体分节不全或半椎体畸形。患儿出生后即可发现背部异常隆起,随生长发育畸形加重可能压迫脊髓。轻度病例采用观察和康复训练,严重者需行半椎体切除术联合生长棒技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脊柱三维CT。
3、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竹节样变。患者晨起腰背僵硬持续超过30分钟,晚期出现固定后凸畸形。治疗需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依那西普注射液控制炎症,配合游泳等伸展运动延缓畸形进展。
4、骨质疏松性后凸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骨折可导致进行性后凸,常见胸腰段多节段椎体塌陷。典型表现为身高缩短和"驼背"加重,轻微外伤即可诱发新发骨折。基础治疗包括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抗骨质疏松,急性期可采用椎体成形术稳定骨折。
5、创伤性后凸
脊柱骨折未及时复位或愈合不良可能造成创伤性后凸,常见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影像学显示椎体高度丢失超过50%。新鲜骨折可通过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陈旧性畸形需行截骨矫形术重建脊柱序列。
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避免搬运重物和剧烈扭转动作,睡眠选择硬板床并控制枕头高度。日常可进行小燕飞、五点支撑等核心肌群训练,佩戴支具者需每3个月评估矫正效果。出现进行性畸形加重或下肢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至脊柱外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