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原因
跟腱炎可能由运动损伤、过度使用、足部结构异常、年龄因素、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跟腱炎通常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运动损伤
运动过程中突然加速、急停或跳跃等动作可能导致跟腱承受过大拉力,引起局部纤维撕裂或炎症反应。常见于篮球、跑步等需要频繁起跳或快速移动的运动项目。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采用冰敷减轻肿胀,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巴布膏等外用抗炎药物。
2、过度使用
长期重复进行足部蹬地动作会使跟腱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微小损伤累积。多见于长跑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职业人群。早期可通过减少训练强度、穿戴足跟垫缓解压力,若出现持续性疼痛需联合超声波治疗或冲击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3、足部结构异常
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畸形可能改变跟腱受力分布,增加局部摩擦。此类患者行走时易出现足部内翻或外翻,长期可诱发跟腱退行性变。建议定制矫形鞋垫纠正生物力学异常,严重者可能需要跟腱延长术等矫正手术。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跟腱组织血供减少、弹性下降,更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群突然增加运动量时风险较高。日常可通过小腿肌肉拉伸、低强度有氧运动维持肌腱柔韧性,疼痛发作时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削弱跟腱胶原结构,增加断裂风险。此类药物使用期间出现足跟部隐痛需及时就医,必要时更换治疗方案。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更需警惕药物相关性跟腱病变。
跟腱炎患者日常应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及拉伸小腿三头肌。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避免赤足行走或穿硬底鞋。急性期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离心性力量训练增强肌腱强度,恢复期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如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评估。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跟腱炎
- 2 跟腱炎严重吗
- 3 跟腱炎是怎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跟腱炎的症状
- 5 跟腱炎可以自己恢复吗
- 6 跟腱炎的原因
- 7 如何避免跟腱炎的复发
- 8 跟腱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