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ABO溶血

66096次浏览

ABO溶血是指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属于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

1、发病机制

当O型血母亲怀有A型或B型血胎儿时,母体可能产生抗A或抗B的IgG抗体,这些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与Rh溶血不同,ABO溶血可发生在第一胎,因自然界存在的A/B抗原物质可能使O型血母亲在孕前已致敏。

2、临床表现

患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部分伴有贫血。严重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胎儿水肿,但发生核黄疸的概率低于Rh溶血。症状通常较Rh溶血轻,部分病例可能仅表现为轻度黄疸而未被及时发现。

3、实验室检查

主要依据母婴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增多,这是红细胞膜受损的典型表现。

4、治疗方法

轻症患儿可采用蓝光照射退黄,口服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中重度贫血需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需换血治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阻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致敏红细胞的破坏。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和血红蛋白变化。

5、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预防方法,对O型血孕妇可定期检测IgG抗A/B抗体效价。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及进展,必要时早期干预。母乳喂养不会加重溶血,但需确保摄入充足以防脱水加重黄疸。

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均需在出生后密切监测黄疸情况,家长应注意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宝宝精神状态是否变差。保持合理喂养频率,避免饥饿或脱水加重黄疸。出院后按医嘱复查胆红素,若发现黄疸反复或大便颜色变浅需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感染,因感染可能诱发溶血加重。

相关推荐

新生儿溶血病怎么办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有的还有一些是由于红细胞酶及红细胞膜缺失导致的溶血,一般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光照治疗法,在新生儿出生前就应该做好措施,尽早准备。
新生儿溶血病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病能治好,不过,一定要及早治疗,否则会发生后遗症。首先,可以使用光照疗法,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其次,可以使用换血疗法,这个需要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才使用;最后,还可以使用药物疗法,用于早期溶血症。
ABO溶血孕前检查怎么做
ABO溶血孕前检查首先需要男女双方通过抽血查出各种血型,以及女性体内是否有抗A抗B,从而判断出是否胎儿具有患上溶血症的可能性。同时为避免胎儿会患有某种遗传病,还要检查男女双方的染色体;避免出现感染病而进行血液检查,女性还要通过内分泌和妇科检查,来判断女性能受孕的几率,若是较低可以通过调理来及时改善。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的abo溶血病是一种免疫性溶血疾病,主要是因为母亲体内缺乏了胎儿的红细胞而产生的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孩子在患有这种病后会出现黄疸的症状,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贫血,偶尔会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会肝脾肿大。
ABO溶血是怎么回事
ABO溶血是溶血病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母亲和孩子的ABO血型不合导致的一种疾病。在怀孕的过程中,如果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当中,母亲的血液会产生抗体,进而引发溶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