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有什么症状以及危害
乙肝的症状主要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危害可能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1、乏力
乙肝患者常出现乏力症状,可能与病毒复制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有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功能受损会影响能量代谢,导致患者感到疲劳。乏力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加重。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改善乏力症状。
2、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是乙肝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对油腻食物厌恶、进食量减少等情况。这与肝脏胆汁分泌功能异常和消化功能下降有关。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疾病恢复。患者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食欲的药物。
3、恶心呕吐
乙肝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毒素积累刺激呕吐中枢所致。频繁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脱水。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呕吐后可用温水漱口。饮食上可选择米汤、粥类等流质食物,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4、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是乙肝病情加重的表现。当肝细胞受损严重时,胆红素代谢障碍会导致黄疸出现。黄疸可能伴有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患者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抓挠,穿着宽松舒适衣物。
5、肝区疼痛
部分乙肝患者会出现肝区隐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受牵拉所致。疼痛多在右上腹部,可能随病情变化而加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压,可采取左侧卧位缓解不适。疼痛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并发症可能。
乙肝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肝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戒酒,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限制高脂肪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告知性伴侣并进行防护,育龄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做好母婴阻断。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