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感人群接触后90%以上会发病,常见于儿童,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者也可能感染。

1、典型症状
麻疹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初期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类似感冒症状。发病2-3天后口腔颊黏膜可出现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称为科氏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随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从头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皮疹消退后可能留有褐色色素沉着。
2、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传播。病毒在空气中或物体表面可存活2小时,易感者吸入含病毒的飞沫或接触污染物品后可能感染。患者在出疹前4天至出疹后4天均具有传染性。
3、并发症风险
麻疹可能导致肺炎、喉炎、中耳炎等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脑炎,表现为嗜睡、烦躁、抽搐甚至昏迷。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重型麻疹,并发腹泻、角膜溃疡等。孕妇感染可能引起流产、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4、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可检测血清中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病毒分离或核酸检测可确诊。需与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科氏斑和皮疹演变过程是重要鉴别点。
5、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现行免疫程序为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接触患者后3天内应急接种疫苗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患者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
麻疹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鼻分泌物。体温过高时可物理降温,但禁用酒精擦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嗜睡、频繁呕吐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预防角膜软化。家庭成员中未接种疫苗者应避免接触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被动免疫。
相关推荐
01:19
02:06
02:10
02:09
01:5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麻疹麻疹症状有哪些怎么得的
- 2 什么是麻疹
- 3 荨麻疹是麻疹吗?
- 4 麻疹和荨麻疹有什么不同
- 5 麻疹严重吗
- 6 什么叫麻疹
- 7 什么是麻疹反应
- 8 为什么得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