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精神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52352次浏览

精神病患者日常需注意规律服药、心理支持、生活管理、社会功能训练及危机预防。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需长期综合干预。

1、规律服药

精神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片、利培酮口服液、喹硫平缓释片等。自行减药或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复发,服药期间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副作用。若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代谢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家属需协助患者建立服药提醒机制,确保治疗连续性。

2、心理支持

家庭和社会支持对病情稳定至关重要。家属应学习非批判性沟通技巧,避免指责或过度保护。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改善病识感,减轻病耻感。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小组,与病友分享康复经验。注意识别自杀、自伤等风险行为征兆,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危机干预。

3、生活管理

建立稳定的作息规律,保证7-9小时睡眠,避免昼夜颠倒。饮食需均衡营养,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量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躯体健康。培养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避免过度刺激或密闭环境,保持居住空间整洁安全。

4、社会功能训练

在病情稳定期可逐步进行职业技能康复训练,如简单手工、计算机操作等。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练习社交技能,重建人际关系。社区康复机构提供的庇护性就业有助于恢复社会功能。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因能力不足导致挫败感。家属应给予积极反馈,强化患者自信心。

5、危机预防

家中需移除锐器、绳索等危险物品,药物由家属保管。建立症状复发预警清单,如连续失眠、幻听加重等需及时就医。保存精神科急诊电话,熟悉就近医院就诊流程。外出时建议携带写有诊断信息和紧急联系人的卡片。若出现攻击行为或严重自伤倾向,应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流程。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需要家庭、社区和医疗团队多方协作。家属应定期参加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掌握症状识别和应急处理技能。社区康复服务可提供日间照料和社交支持,帮助患者逐步回归社会。保持与主治医生的长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康复计划。注意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营造平静包容的生活环境。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辅助作用。

相关推荐

精神病有什么症状
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异常、思维紊乱、情感失调、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常见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等,具体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1、感知觉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幻觉或错觉,如幻听、幻视等。幻听在精神分...
老年精神病发病原因
老年精神病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脑部退行性病变、慢性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应激、药物或物质滥用等。老年精神病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情绪异常、行为紊乱等症状,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干预。1、遗传因素部分老年精神病与家族遗传史相...
精神病怎么查
精神病可通过精神检查、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方式诊断。精神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脑部病变、神经递质异常、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1、...
精神病能治好吗
精神病通常可以治疗,但能否治好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多数精神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部分类型可能需长期管理。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建议尽早就医评估。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03:29
精神不正常的表现
精神不正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感觉障碍:患者可能会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的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等。也可能出现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的减低,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2、知觉的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幻听,经常感觉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也可能出现幻视,病人会看到天空中很多奇形怪状的图案,或者在墙上看到图像,比如死人、鬼怪等等;还会出现幻味,在没有任何气味的环境下,患者总能闻到奇怪的气味,比如说臭味、血腥味、腐败味等。也有人出现幻触,病人会感觉身上有虫爬感、通电感、火灼感等等。3、记忆方面的障碍:我们常遇到一些老年人,他们对于过去的、若干年前发生的事情,例如他们结婚或参加工作时的情况,往往都还记得,但对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起来。记忆减退的极端表现就是遗忘症。4、思维与智力方面的障碍:病人会出现被害的妄想,无中生有的坚信周围人会对自己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也有患者出现关联的妄想,感觉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关系。有的病人还会出现物理影响妄想,感觉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受到外界力量的操控,不受自己的控制。5、情感方面的障碍:比如病人会出现情绪异常高涨、狂躁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情绪异常的低落,心境抑郁,对身边的事漠不关心的情况,自卑、自责等等。有些患者会情绪不稳,易激怒,喜怒哀愁,极易变化。
03:29
精神状态不好怎么调整
确定精神状态不好,可以做以下调整:第一、要意识到这种是一个病态,必须得加以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必需的治疗。可以多听音乐,多接触正面的东西,生活中负面的东西不接触或者是少接触。可以去听听音乐会、看看文艺演出,接触一些阳光的、正面的东西,能够调节心情。第二、加强运动。白天多活动,可以跑步,跑步会刺激内啡肽的生成,会增加愉悦感。第三、多晒晒太阳。晒太阳有利于精神、情绪的稳定。第四、多与人沟通、交流,多和平朋友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方式。
女人精神病的初期症状
女人精神病的初期症状有表情发生改变,处于精神病初期的女人,表情会发生改变,不会像往常一样丰富,比如遇到高兴,激动的事情,不会有开心的表情。或者遇到紧张、担心的事情,也不会有眉头紧锁的表情。其次言语表现出现变化,比如处于精神病初期的女人的言语量比平时要少很多,甚至会出现难以解释清楚的现象,或者是没办法理解的事情。个人行为发生改变,比如饮食或者作息开始不规律等。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警惕,必要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21

79694次收听

什么是轻度认知障碍
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减退,但日常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轻度认知障碍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的减退,根据病因或大脑损害部位的不同,可以累及记忆、执行功能、语言、运用、视空间结构技能等一项或以上,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对这样的一类病人要早期的预防和早期的治疗,一般要嘱咐患者多用脑,多看书,多看报纸,一定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多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
语音时长 01:28

2021-05-20

78532次收听

睡眠瘫痪症是精神病吗
睡眠瘫痪症不是精神病,是一种睡眠障碍,多数指发生在入睡过程或者早晨起来快醒过程中的一种体验。正常的睡眠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非快速眼动期,在这一期不做梦,人的肌张力是很正常的,而另一部分叫快速眼动期,这一期人是在做梦的,眼球在左右快速来回转动,但是全身的肌张力是没有的,所以人不能动。如果在这一期醒过来,人就发现自己遗留着刚才的梦境,但是除了眼球能动,四肢都不能动。频繁发作的睡眠症一般和人的情绪压力、情绪变化和心理压力存在密切关联,如果自己能找到压力来源、情绪来源,就要进行调整。如果找不到,建议及时到睡眠科或者精神科就诊,评估有没有其它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28

2021-05-20

64838次收听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
精神障碍与精神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障碍的范畴更大,精神病是包含在其中的,精神病可以认为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而精神障碍除了包括精神病,还包括症状较轻的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有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阴性症状。一、感知觉障碍,正常人对外界客观事物有一个很准确的、客观的感知;但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感知觉方面就会出现障碍,比如会出现幻觉,最常见的就是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即幻听,比如患者会听到别人在议论,可能会听到别人在叫名字等。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表现为病人会出现妄想症状,妄想跟幻想不同,因为幻想自己会知道,比如一个人做白日梦是知道自己在想一些跟现实脱离、与跟现实不一样的东西,当不幻想的时候又回到现实中;但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妄想就会把幻想和现实混淆。三、思维形式障碍,也就是患者出现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比如会词不达意、说话会没有逻辑性,这样的病人可能一般人会分辨不出来,但专科医生会分辨出来。四、行为紊乱,部分患者会在大众场合下表现出不当行为,比如会把衣服脱掉到处乱跑。五、阴性症状,就是正常人应该有的情感、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情患者可能没有,表现为退缩、言语减少、跟社会隔离等。
语音时长 01:18

2019-06-27

58696次收听

精神分裂的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其实不清楚,因为所有的精神心理障碍病因都不是特别清楚,不像躯体疾病有明确的病因。比如感冒是由病毒导致,肺炎是由细菌导致,但是精神心理问题非常复杂。精神分裂症目前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叠加导致,也就是精神分裂症病人通常有遗传倾向,即患者的父母或者一级亲属可能会有精神分裂症的这种遗传素质,所以就会有易感性;在易感性基础上,如果出现养育环境以及经历的非同寻常,这时在脆弱的基础上再遭受二次打击,患者就可能会发病。所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常是因为遗传再加上环境因素所导致。现在精神分析观点强调早年被养育的经历,比如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养育环境,如果父母虐待孩子、父母忽视孩子,可能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所以精神分裂症需要更全面的因素加起来综合考虑,而不是只强调一种因素。
语音时长 01:06

2019-06-27

54791次收听

02:13
精神分裂症分型
精神分裂症包括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偏执型、残留型和未分化型。DSM-5、ICD-11取消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因为分型是按不同症状进行分型,但分型对诊断和治疗都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所以最新的标准就只诊断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很大的疾病,疾病单元包括很多种,分型在临床上不是很有价值。但是临床还是有应用,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大多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诊断标准为国际ICD-10、美国DSM-4和中国的CCMD-3的标准。
03:00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样的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主要表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阴性症状。一、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感知觉方面会出现障碍,比如会出现幻觉。二、思维障碍表现为病人会出现妄想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妄想就会把幻想和现实混淆,比如想象别人会陷害。三、即患者出现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比如会词不达意、说话会没有逻辑性。四、部分患者会在大众场合下表现出不当行为,比如会把衣服脱掉到处乱跑。五、即正常人应该有的情感,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没有,表现为退缩、言语减少等。
02:13
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形成的
精神分裂症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叠加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不像躯体疾病有明确的病因。精神分裂症病人通常有遗传倾向,患者的直系亲属或者一级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会有易感性。在易感性基础上,出现养育环境以及经历的非同寻常,这时在脆弱的基础上再遭受二次打击,患者就会发病。目前精神分析观点强调早年被养育的经历,父母虐待孩子、忽视孩子,孩子在成年以后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