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有什么症状
胃肠道息肉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体积增大可能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贫血等表现。常见类型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1、便血
便血是胃肠道息肉较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黑便。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息肉出血常呈鲜红色,可能与粪便摩擦导致黏膜破损有关。胃部息肉出血经胃酸作用后多形成柏油样黑便。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
2、腹痛
息肉增大可能引起间歇性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与息肉位置相关。胃息肉多表现为上腹不适,肠息肉可能伴随脐周或下腹疼痛。若引发肠套叠或肠梗阻,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伴呕吐。
3、排便改变
直肠或结肠较大息肉可能刺激肠壁,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出现里急后重感或排便不尽感。绒毛状腺瘤可能分泌大量黏液,使粪便呈蛋清样。
4、肠梗阻
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可能阻塞肠腔,表现为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5、贫血
长期慢性出血会导致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胃息肉患者可能伴随反酸嗳气,肠息肉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血液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长期吸烟饮酒者。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超过两周、无法解释的贫血等情况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通过内镜下切除或病理活检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