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缓解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食物过敏、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建议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尝试,如米汤、藕粉、稀释后的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逐渐过渡到低脂低渣的半流质食物,如白粥、烂面条、蒸蛋羹等。避免高糖、高脂、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辛辣调料、豆类、乳制品等。少食多餐,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
2、补充水分
每10-15分钟补充5-10毫升口服补液盐,24小时内应补充1000-1500毫升液体。可选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口服补液溶液,或自制糖盐水。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佳。若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记录出入量。
3、热敷腹部
用40-45℃热水袋包裹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可促进胃肠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操作时需测试温度避免烫伤,婴幼儿应在家长监督下进行。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急腹症时禁止热敷。可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
4、使用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可抑制肠道分泌。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细菌性胃肠炎可能需要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则禁用抗生素。服药期间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5、就医治疗
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便血、高热超过39℃、意识模糊等需急诊处理。严重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电解质紊乱需血液检测。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应及早就医。医生可能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做腹部超声排除急腹症。
恢复期应保持饮食清淡1-2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等。注意餐具消毒,生熟食分开处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摄入隔夜食物。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观察3天再恢复正常饮食。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场所,避免进食生冷海鲜等高风险食品。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急性胃肠炎什么引起的
- 2 急性胃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 3 急性胃肠炎怎么处理
- 4 急性胃肠炎怎么引起的呢
- 5 急性胃肠炎严重吗
- 6 急性胃肠炎是怎么得的
- 7 急性胃肠炎有多严重
- 8 怎么解决急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