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腹外疝是怎么回事

51340次浏览

一般情况下,腹外疝可能是先天腹壁强度低、后天腹壁强度减弱、慢性便秘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腹壁强度低:可能是先天腹壁白线缺损、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环闭锁不全等原因引起腹外疝,使腹部异常隆起。

2.后天腹壁强度减弱:如果腹部做过外科手术,或者体质过于肥胖,有可能造成后天的腹壁强度减弱,使腹部出现凹陷或凸起的腹外疝。

3.慢性便秘:如果人体长期消化能力较弱,会引起肠道便秘,容易使腹部出现异常,如有肿块沉积在腹部,这也是导致腹外疝的主要原因。

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还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如小肠肿瘤。对于腹外疝患者可以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等方式治疗。

相关推荐

肚子上有一条线的原因
肚子上有条线,可能指正中线,又称腹白线。腹白线是连接两侧腹肌的中间环节,男性女性都有,若长期体育训练,甚至可明显看到腹正中有一条深凹的沟渠,此条线是正常的生理结构,不需要特殊关注和处理。在临床手术中甚至会故意寻找该白线作为手术入路,有一定生理解剖意义。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目前大多数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可通过腔镜完成,即微创手术,故该白线对外科医生而言不那么重要,因此当发现腹部上此条直线时,只要是正常的腹白线,不需要特殊处理。
语音时长 02:39

2021-09-29

83444次收听

腹外疝的症状有哪些
腹外疝的症状是比较多的,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最常见的就是腹股沟区有肿块,当用力的时候,肿块会更明显,平躺的时候就会消失。一部分人群还会有疼痛、恶心、排便困难甚至尿频、尿急等情况,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应该引起重视。
腹外疝是什么病
其实腹外疝的疾病一旦发生以后,是很好发现的,也就是肚子部位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一个小肿块是鼓起来的,有的时候还比较疼。因为出现的年龄比较各异所以治疗也是需要根据年龄来选择的。不过一般的手术治疗效果是最稳定的,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恢复效果。
腹外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在临床上很多疝气都是腹外疝,腹外疝也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龄段也都会发现。治疗腹外疝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病情来具体实施。对于一周岁内的腹壁外疝患者一般采取继续观察的保守治疗。对于两周岁以上的腹外疝患者,最好采用手术修补方式。
腹外疝怎么治疗
出现腹外疝,除了少部分可以自愈的儿童患者,以及年老体弱不适宜进行手术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外,其他的多数患者都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同,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进行治疗。
腹外疝临床表现
腹外疝患者在患病之后,经常性的会感觉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比如腹股沟外痔会感到有明显的肿块突出,并且局部会感到酸胀。有些患者在腹外疝的部位感到肿痛感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大便时有不同程度的不适,经常性的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者是慢性便秘等疾病,这些都是腹外疝常见的临床表现。
腹外疝是怎么回事
疝分腹外疝和腹内疝,其实疝是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一般老百姓都知道脑疝发生在哪,发生在大脑的,一般都是车祸或者脑出血或者是脑水肿,是相当于把脑子从枕骨大孔挤出来了,那疝也一样,疝分腹外疝和腹内疝,就是说从腹、肚皮上外鼓的疝,我们叫腹外疝;而在腹腔里边,比如两个组织之间有粘连,形成一个洞,腹腔里边本身也有洞,比如网膜孔位置、比如盆腔位置里边也有洞,组织钻进去了就叫内疝。而从腹壁上向外钻的疝就叫腹外疝。而外科医生见的更多的是腹外疝,腹外疝就根据这个钻出的部位不同来命名,所以有很多种。比如说从腹股沟区钻出的疝分直疝和斜疝,从股管钻出的疝就叫股疝,从肚脐钻出的疝就叫脐疝;从白线这个位置钻出的疝叫白线疝;从半月线这地方钻山叫半月疝;当然还有切口疝、造口疝、盆底疝、会阴疝,根据病人的钻出的部位不同来命名,大概有十多种疝。
语音时长 01:39

2018-09-14

56791次收听

02:16
什么是腹外疝
通常情况下,疝可以分为腹外疝以及腹内疝。一般来说,从患者的腹壁,向外鼓出来的疝,就可以叫做腹外疝。而对于出现在腹腔里边的疝,就可以叫做腹内疝。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见过的更多的是患有腹外疝的病人。腹外疝,可以根据钻出来的部位不同,来命名。比如从患者的股管钻出来的疝,就可以叫做股疝。从肚脐钻出来的疝,就可以叫做脐疝。而从白线钻出来的疝,就可以叫做白线疝。通常是根据病人钻出的部位不同,来命名。腹外疝,是在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的发生率为最高,可以占到90%以上,而股疝次之,可以占到5%左右。另外,比较常见的腹外疝,还包括切口疝、脐疝、白线疝以及造口旁疝等。除此之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的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