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怎么做的
宫腔镜主要通过宫腔镜器械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进行检查或治疗。宫腔镜操作方式主要有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手术两种。
1、诊断性宫腔镜检查
诊断性宫腔镜检查用于观察宫腔形态及内膜情况。检查前需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及阴道后放置窥阴器暴露宫颈。宫颈钳固定宫颈前唇后,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随后依次用扩宫棒扩张宫颈至适合镜体进入的宽度。宫腔镜镜体连接光源与膨宫介质导管,在持续膨宫介质灌注下缓慢置入宫腔,通过成像系统观察宫腔各壁、输卵管开口及内膜病变。检查过程通常持续5-10分钟,内膜异常者可同步进行定点活检。
2、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在检查基础上增加电切、激光等操作通道。常见术式包括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等。手术需在麻醉下进行,通过环形电极、针状电极等器械对病灶进行切割或汽化,同时用负压吸引系统清除组织碎片。术中需严格控制膨宫压力与流速,避免液体超负荷。复杂手术可能需分次进行,单次手术时间通常控制在30-60分钟。
3、术前准备
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超声等评估。月经干净后3-7天为最佳手术时机,术前3天禁止性生活。合并急性生殖道炎症、严重心肺疾病或宫颈狭窄者需暂缓手术。术前6-8小时禁食禁饮,手术当日需有家属陪同。
4、术中配合
术中需保持体位稳定,避免突然移动影响操作。膨宫介质灌注时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属正常反应。电切操作时可能闻及烧灼气味,无需紧张。出现心慌、气促等不适需立即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病灶情况调整手术方案,必要时中转开腹手术。
5、术后护理
术后需观察阴道出血量,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1-2周属正常现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禁止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术后1周避免剧烈运动,2周后复查超声评估宫腔恢复情况。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及时就医。术后3个月经周期后建议复查宫腔镜评估疗效。
宫腔镜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阴道冲洗器。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豆制品等,促进内膜修复。术后1个月内避免骑自行车、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禁止游泳、泡温泉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调节,建议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术后首次月经可能提前或推迟,如超过2个月未来潮需复诊。长期随访中需关注月经量变化及生育需求,必要时进行生殖内分泌评估。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TORCH检查是个什么检查?
- 2 宫口检查是如何检查的
- 3 妊高症检查是怎样检查的
- 4 男科检查是怎么检查
- 5 肛门检查是怎么检查的
- 6 甲亢检查要检查哪些
- 7 检查白带怎么检查
- 8 鼻炎检查怎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