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

61904次浏览

新生儿黄疸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有关。家长需注意观察黄疸变化,保持新生儿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若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或程度较重,建议及时就医。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与母乳喂养不足有关,晚发型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母乳性黄疸通常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危害,家长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密切监测黄疸水平。若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需就医排除其他病因。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如ABO溶血或Rh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溶血性黄疸可能出现较早且进展较快,严重时可导致核黄疸。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血型检测和溶血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蓝光治疗或换血疗法。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由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TORCH感染等引起,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和肝脏功能受损。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吃奶差、精神反应差等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新生儿一般状况,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CRP等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

5、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胆道闭锁患儿的大便颜色通常呈陶土色。家长需特别关注新生儿大便颜色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胆道闭锁需通过手术重建胆道,如Kasai手术,若手术不及时可能需肝移植。

新生儿黄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但避免阳光直射,按需喂养促进排便,定期监测黄疸变化。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证充足营养和水分摄入。避免使用民间偏方或自行用药,所有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出院后按医嘱复诊,特别关注黄疸消退情况和新生儿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若发现黄疸加重、精神差、吃奶减少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是否严重需结合胆红素水平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少数病理性黄疸可能提示严重疾病。
新生儿黄疸20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数值达到20毫克/分升属于较高水平,需警惕病理性黄疸可能。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当胆红素值超过15毫克/分升时建议就医评估,20毫克/分升可能提示溶血性疾病、胆道闭锁或感染等病因,需通过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明确诊断。
新生儿黄疸偏高会不会发生抽搐
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疸,是24小时内进展较快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如下:第一期嗜睡、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偶有尖叫及呕吐,持续12小时-24小时。第二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呼吸的暂停持续12小时-48小时左右。第三期吃奶和反应稍微好转,抽搐的次数减少,角弓反张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持续两周左右。第四期是胆红素脑病的后遗症,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齿发育不良。
语音时长 01:15

2021-12-30

85935次收听

婴儿黄疸是什么意思
对于婴儿黄疸来说,主要是由于孩子体内的胆红素水平的增高,从而导致孩子出现皮肤、黏膜,包括脏器黄染,这种情况称为黄疸。对婴儿来说,尤其小月龄孩子,像很多刚出生的孩子,都会出现黄疸的表现,其实大部分孩子的黄疸都是生理性黄疸,对于生理性黄疸来说,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孩子是生理性黄疸,实际上对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对于足月儿来说,是在生后的一两天、两三天之内来出现,大概在5天左右达到一个高峰,7到10天之后逐渐地下降。一般对足月儿来说,在生后两周之内,生理性黄疸会彻底地消退,而对于早产儿来说,一般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大概在生后的3到5天左右开始出现,5到7天左右达到高峰,10天到14天左右,逐渐地恢复正常,最迟对早产儿来说,在生后的4周之内,生理性黄疸会彻底地消退,所以如果是满足上述的时间条件,并且孩子的黄疸水平也并不是特别高,没有达到正常的高线,这时考虑孩子存在生理性黄疸,并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对孩子没有太大的影响,只需要等待自行消退就可以。确实有些孩子存在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发病或者诱因的存在而引起的,比如说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或溶血病、甲功异常,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因为吃母乳导致孩子存在母乳性黄疸,这些可能都会导致孩子存在病理性黄疸。也就是说对于病理性黄疸来说,本身只是一个症状,一定存在原发病或者诱因,导致孩子存在病理性黄疸。所以对于病理性黄疸来说,一般要注意积极地去寻找引起孩子黄疸的原发病或者说诱因是什么,然后做相应的对因,以及对症的退黄处理,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为及时、彻底地把过高的胆红素水平降到正常,以免对孩子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继发胆红素脑病,往往对孩子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孩子,要及时寻找诱因,并且做对因和对症退黄的处理。
语音时长 02:36

2021-11-05

68334次收听

宝宝黄疸高怎么办
宝宝黄疸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偏高,大概在两周左右就会慢慢消退,如果是病理性的出现黄疸偏高,可以照蓝光治疗。宝宝出生之后7~10天左右会出现黄疸的问题,而且会达到高峰,但是过半个月之后就会慢慢消退,有的宝宝出生三天就会发生黄疸的问题,7~10天之后就会越来越高,这属于生理性的黄疸,可以照蓝光治疗,也可以服用益生菌增加排便,使胆红素慢慢消失。还有一种特殊的黄疸属于溶血性黄疸,要查溶血的指标,看是否有贫血的问题,严重的时候是需要换血治疗,这属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原因。
语音时长 01:12

2021-05-28

92655次收听

01:46
新生儿黄疸能打乙肝疫苗吗
新生儿黄疸如果比较高的话是不能打乙肝疫苗的。人的黄疸代谢主要是肝脏内胆红素的代谢,所以打了乙肝疫苗以后可能对小孩肝脏的胆红素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孩子的胆红素明显增高,我们都不主张打乙肝疫苗的。一般孩子如果达到了病理性黄疸的数值以上,就要推迟乙肝疫苗的注射。当然,如果它是在生理范围内,黄疸对乙肝疫苗的注射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一般就要等黄疸有所减轻,或者是好转以后再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如果是在生理性范围内的黄疸,对乙肝疫苗的注射没有太大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脸部皮肤和巩膜发黄,病情发展慢;病理性黄疸全身皮肤、巩膜和小便发黄,发病早,精神状况差。
怎么看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来进行判断宝宝是否患有黄疸这种疾病,还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四肢来进行判断,如果四肢皮肤比较泛黄,那么宝宝的黄疸就比较的严重了,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高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胆红素脑病,主要由于胆红素太高,没有经过积极的治疗所发生的。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者同时存在一些高危因素时,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导致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也是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一个危害,多见于出生后一周之内,最早可于出生后1到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到5天,早产儿或者是其他原因所致的,多见于出生后的6到10天。如果存在有早产、窒息、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感染、低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者体重小于一点五公斤的这些孩子,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时候,血清胆红素即使低于临界值,也可以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可见于重度黄疸高峰后的12到24小时之内,也可以到48小时之内,出现胆红素脑病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17

2020-02-21

54397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尿液什么颜色
刚刚出生的婴幼儿的身体出现黄疸状况的时候,尿液的颜色具体变化要因人而异。病情较轻者尿液大多为透明色或者是微黄色,病情严重者则可能会呈现出浓茶色或者是黄色的现象。而目前针对黄疸这种现象可以应用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换血疗法以及光照疗法等。
02:41
新生儿黄疸正常范围值
新生儿正常黄疸的范围值,一般是在出生之后5-7毫克每分升左右,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时候,是这个值。随着出生的日期延长,5-7天会有一个每天的升高,在7-14天左右,可能会达到一个高峰,在12左右,这是这正常范围内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和成人的血红蛋白之间有差异,它的代谢会比较快,破坏也比较快,而且,它本身新生儿他的肝肠循环也没有完全完善,所以他的吸收代谢也相对较成人要比较差。所以成人一般黄疸值是在2-3,平常是看不到黄疸的。而新生儿即使是正常状态,也会有轻度的黄疸,随着他到14天左右,会逐渐的下降,14天以后小孩子的黄疸就会消退,一般会降到5以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心的看到孩子已经正常了。如果孩子持续的黄疸不退,或者是退了之后又出现,还有一种可能性,它出现得非常早,而且特别快速的增加,这些都属于病理性的黄疸,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出现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临床问题。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暂时性的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的食欲不振外,没有其临床症状。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每日的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毫克每分升,或者每小时大于0.5毫克每分升,持续时间比较长,逐月而儿大于两周,早产儿大于4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的加深加重或者消退后重复出现,或者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能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的黄疸。即使患儿患了病理性黄疸,也不用焦虑,病理性黄疸及时去医院就诊,大部分都是可以痊愈的。出生后的孩子,家长应该动态地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的变化,及时的去专业医院就诊。新生儿黄疸就是不可怕的,是能够治愈。
语音时长 01:52

2019-12-20

60273次收听

02:46
新生儿黄疸眼白黄要紧吗
新生儿黄疸眼白发黄是属于鼓膜黄染,从眼睛发黄并不能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应该通过全身皮肤黄染的状态,黄疸的出现时间持续状态,患儿的精神反应,纳奶情况、大小便及其睡眠情况,综合分析新生儿的黄疸的严重程度。新生儿黄疸眼白发黄是指巩膜黄染,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所致,巩膜黄染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能作为判断新生儿黄疸程度的标准,应该观察孩子的全身皮肤黄染的情况,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只有面部的黄染为轻度的黄染;如果躯干皮肤有黄染,可以已经达到了中度黄染;一旦发现孩子的四肢,甚至手心、足心出现了皮肤黄染为重度的黄染,重度的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新生儿眼睛发黄,不需要太紧张,家长应该要看整个身体的状况,如果黄疸从身体延续到手心、脚心,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时机,影响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新生儿黄疸并不可怕,但是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02:59
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反应、奶量、运动状况、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促进新生儿多排尿、多排便、避免感染、注意清洁干燥。新生儿出生后要鼓励尽早的开奶,加强喂养,新生儿的排尿排便增多,有利于胆红素通过尿液粪便排出,或者可以学习简单的抚触动作,促进孩子的胃肠蠕动,也可以促进排便。家长需要注意避免孩子的感染,加强皮肤的护理,保持脐部的清洁,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注意保暖。哺乳期间产妇要注意饮食,注意按医师的指导合理的用药。如应用特殊药物,须酌情的暂停母乳喂养。对于符合新生儿溶血情况的孕妇,在孕期需定期的产检,监测母体内抗体的低度,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新生儿黄疸的加重或者发生,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02:23
怎么判断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宝宝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使皮肤变黄等症状出现。一般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另外一种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当新生儿的面颊部出现黄疸的时候,一般宝宝的血中胆红素值可以达到6毫克每分升。当新生儿的躯干下半部以及大腿部位出现黄疸的时候,其血中的胆红素值可以达到12毫克每分升。当新生儿的手心以及足心出现黄疸的时候,则宝宝血中胆红素值可以大于15毫克每分升。一般足月儿在出生后2天至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面部皮肤和眼睛巩膜会出现轻度黄染的现象,一周内会慢慢消退。若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宝宝全身黄染加重,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黄疸指数,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