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原因
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年龄增长、紫外线辐射、代谢异常、眼部外伤、遗传因素等。该病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眩光敏感、色觉改变等症状,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
1、年龄增长
晶状体蛋白质随年龄增长发生变性,是老年性白内障的核心病因。晶状体纤维细胞再生能力逐渐衰退,导致氧化损伤积累,透明蛋白转化为不溶性蛋白。这种退行性改变从40岁后开始加速,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日常佩戴防蓝光眼镜、控制用眼时间可延缓进展。
2、紫外线辐射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B波段会诱发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紫外线使色氨酸代谢产物堆积,产生光氧化损伤。高原地区及户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建议佩戴UV400防护镜。临床表现为核性白内障,早期可出现近视度数加深现象。
3、代谢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山梨醇代谢通路异常,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血糖控制不佳时,晶状体细胞内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引发渗透性水肿。此类患者多发展为后囊下混浊,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4、眼部外伤
机械性损伤可使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进入导致纤维肿胀。化学伤或电击伤会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离子泵功能。外伤性白内障常伴有虹膜粘连,需在伤后3-6个月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5、遗传因素
α-晶状体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部分老年患者存在热休克蛋白表达异常等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者建议50岁后每两年进行裂隙灯检查,早期发现可尝试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发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避免长时间强光照射,阅读时保证充足照明。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稳定。视力低于0.3或影响日常生活时,可考虑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相关推荐
02:07
03:17
02:41
02:51
03:2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
- 2 老年性白内障有哪些
- 3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
- 4 老年性白内障
- 5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呢
- 6 老年性白内障是什么
- 7 老年性白内障的分期
- 8 老年性白内障的症状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