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外渗可通过停止输液、局部冷敷、药物封闭、外科干预、疼痛管理等方式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通常由静脉穿刺不当、血管条件差、药物刺激性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组织坏死等症状。
1、停止输液
发现化疗药物外渗需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连接注射器回抽残留药液,减少外渗量。避免按压或揉搓患处,防止药物扩散加重组织损伤。同时更换输液部位,确保后续治疗安全进行。
2、局部冷敷
除长春碱类等特定药物需热敷外,多数化疗药物外渗后应冰敷24-48小时。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可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冷敷时需用毛巾隔开冰袋,避免冻伤皮肤。
3、药物封闭
遵医嘱使用0.25%-0.5%普鲁卡因注射液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局部环形封闭,稀释外渗药物浓度。透明质酸酶注射液可用于植物碱类外渗,促进药物分散吸收。封闭治疗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4、外科干预
出现严重组织坏死时需清创处理,必要时行植皮手术。多柔比星等蒽环类药物外渗超过24小时未缓解,可能需早期手术切除坏死组织。外科干预时机需根据溃疡深度和范围综合评估。
5、疼痛管理
外渗后持续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严重疼痛可使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但需警惕药物依赖。疼痛评估工具监测症状变化,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化疗药物外渗后需每日测量患肢周径,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变化。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阳光直射色素沉着部位。恢复期可进行温和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严格遵循护士指导的PICC或输液港维护流程,降低再次外渗风险。出现水疱、溃疡等异常及时联系肿瘤专科处理。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药物性皮炎
- 2 药物性皮炎严重吗
- 3 药物性皮炎是什么引起的?
- 4 药物性皮炎的特点是
- 5 药物性皮炎有哪些症状
- 6 药物性皮炎什么症状
- 7 药物性皮炎的病因有哪些
- 8 药物性皮炎的发生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