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丙肝抗体
丙肝抗体是人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可能提示既往感染、现症感染或假阳性结果,需结合丙肝病毒RNA检测进一步确认。
丙肝抗体是免疫系统针对丙型肝炎病毒产生的防御性蛋白质,通常在感染后4-10周可被检测到。抗体阳性但病毒RNA阴性可能为既往自愈性感染,此时抗体仅作为感染标记物。若抗体与病毒RNA同时阳性,则表明存在活动性感染,病毒仍在复制。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孕妇或近期接受过血液制品输注者。
丙肝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是筛查丙型肝炎的首要步骤。但抗体检测无法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也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对于抗体阳性者,须通过高灵敏度丙肝病毒RNA检测确认病毒载量,同时评估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确诊现症感染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可实现95%以上的治愈率。
建议高危人群包括1993年前有输血史者、静脉药瘾者、透析患者等定期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确诊感染者应避免饮酒,减少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治疗期间需每月监测肝功能,完成抗病毒疗程后仍需每半年复查病毒RNA以防复发。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等不会传播丙肝病毒,但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相关推荐
01:41
01:55
01:47
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