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道息肉严重吗

62620次浏览

如果肠道息肉的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为普通息肉,一般不严重,如果数量较多,体积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属于腺瘤性息肉,则比较严重。

1.不严重:肠道息肉一般是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如果息肉的数量较少,生长速度比较缓慢,看起来比较常见,则癌变的几率比较低,通常不严重,患者无需过度担心,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休息,不要熬夜

2.严重:如果患者肠道息肉的数量比较多,且体积较大,属于腺瘤性息肉,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长大的现象,就应该引起重视,癌变的几率比较大。如果是这种情况,一般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做手术切除,如经腹、会阴直肠肛管根治切除术、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等。

相关推荐

解大手出血是鲜红色是什么原因
解大手出血且颜色为鲜红色,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痔疮、肛裂、肠道肿瘤、肠道息肉等疾病所致,另一方面可能和缺血性肠病有关。这些因素都是引起大便出血的主要诱因,需要及时辨别。
肠道息肉是什么
肠道息肉是在肠道黏膜上突出的赘肉,这些赘生物有增生性的、腺瘤性的、还有就是炎症引起的这种情况。大多数的是腺瘤性的比较常见,而这类息肉后期会有发生恶变的可能,一旦发现肠息肉这类东西就要及时进行肠道检查,同时再做病理上的诊断来判断有没有发生肿瘤的风险。肠道息肉发现以后可以及时切除,这样可以预防病变,而且要注意定期检查身体,调理肠道健康,如果发现肠道不适就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这样可以避免肠道疾病严重的病变,每年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肠道有没有问题。
语音时长 01:10

2021-04-09

88830次收听

肠道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肠道息肉指是结肠息肉,其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主要跟年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遗传、肠道慢性病变等有关。一、年龄。临床上可发现结肠息肉随着年龄增多、增大逐渐出现,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年轻人;二、跟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多吃纤维素食物对息肉形成有一定减少作用,多吃辛辣食物、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息肉生长风险;三、跟遗传有一定关系,如某种多发性息肉病,明显跟父母遗传基因缺陷有关;四、肠道慢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也可形成炎性息肉。息肉对身体危害主要跟性质有关。如腺瘤性息肉有发生癌变的风险,但不是马上就会发生癌变。因此在肠镜检查过程中,若提早发现息肉,给予内镜下处理,可避免以后发生恶性肿瘤情况。
语音时长 01:37

2020-07-03

50051次收听

肠道息肉切除后应注意什么
肠道息肉切除后应注意卧床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手术后先流食到半流食,再逐渐正常饮食。随着内镜的普及,在肠镜下发现息肉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结肠癌大部分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变来,所以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并给予切除,能够避免结肠癌的发生。肠道切除目前应用的方法都是内镜下EMR,就是用圈套器套扎、电烧。术后的注意事项是与息肉的大小有关,很小的息肉切除之后,黏膜很快就得到修复,没有什么特殊的注意事项。息肉比较大,切除之后就要注意,因为切除之后还会有迟发的出血和穿孔的情况,所以结肠息肉切除之后建议卧床休息,不要剧烈的运动,可以适当运动。根据息肉的切除情况,是否要禁食或者半流食。如果切除的息肉比较大,而且数量比较多,比如超过3到5个,建议手术当天暂时不要吃东西,以防一时有消化道出血,可以及时的进内镜进行止血治疗。不担心有出血的情况,术后第一天就可以吃流食,建议吃粥、米汤,少进食固体食物。没有什么情况,在术后第二天后就可以吃半流食,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语音时长 01:35

2020-07-03

59550次收听

肠道息肉手术需要住院吗
现在肠镜越来越普及,在肠道的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很小的息肉,内镜医生可能直接用活检钳就给它钳除掉了,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住院,就直接解决了。如果这个息肉长得比较大,用活检钳就无法钳取,就得需要用内镜下的圈套器,通过电烧的方式能把它清除,我们把这种手术方式称为EMR或者是ESD。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因为这个手术是在肠道的粘膜上进行,要是通过电或者是热的方式把它清除掉,这样就会有一些穿孔和出血的风险。这种情况下,一旦要穿孔或出血,就需要在住院期间紧急处理。同时即使是很顺利的把息肉切除,还有一种情况叫迟发性的出血和穿孔,往往在术后的几个小时或者一天才会出现,因此患者留院期间观察度过危险期,能保证他在回家之后不会有什么问题。一旦在入院期间出现了出血和穿孔,内镜医生可以马上进行干预,然后解决问题,避免引起后续的严重后果。所以胃肠道的息肉手术建议住院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3

2020-07-03

61285次收听

胃肠道息肉应该如何预防
胃肠道息肉性质不尽一样,胃的息肉大部分都是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这种息肉往往不会癌变,所以不用特别的紧张。胃息肉的发生往往跟基因有关。现在的一些研究显示,长期服用PPI类的抑酸药,也就是说质子泵抑制剂,通常的奥美拉唑之类的药长期服用可以导致胃息肉的发生。结肠息肉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它往往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所以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比如男性五六十岁之后,就常规建议去做肠镜检查,要及早发现息肉,及早切除。目前认为饮食结构对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比如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少纤维素饮食,对于长息肉有一定促进作用。另外有一些疾病的反复炎症导致肠黏膜的损伤,修复过程中也容易长息肉,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之类的炎症性肠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也避免这些息肉的发生。总之,息肉在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所以内镜的检查能够防止胃肠息肉损伤最有效的一个办法。
语音时长 01:34

2020-07-03

65398次收听

什么是肠道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肠道息肉分为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息肉治疗办法也是不一样的,会有不同的症状出现,建议配合医生诊治,直到身体康复。
胃肠道息肉应该如何预防
肠道息肉的出现本身和便秘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有效达到预防效果,首先就不应该憋大便,也不应该经常性的服用药物,更加不应该长时间的摄入过多的脂肪,另外也是要通过按摩肚子的方法来改善,在日常的饮食中尽可能的多补充维生素c,可有效减少胃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手术后吃什么
肠道息肉手术后所吃的食物应该是容易被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包子等等,也可以喝点粥。在做粥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蔬菜,既有营养,也可以助身体的恢复。另外,人们可以吃点碱性食物,碱性食物的好处是,它可以改善酸性体质,让身体恢复的更快。
肠道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结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形成原因包括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吃腌制品食物等饮食因素,以及还包括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等,这些均是生活之中常见的结肠息肉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