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胃湿热怎么调理

50352次浏览

脾胃湿热患者是需要通过多方面来调理的,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可以暴饮暴食,还需要适当的锻炼,温度上面也需要小心,需要注意保暖,夏天的时候也不可以温度太低,患者需要保持好心态,劳逸结合,如果发现身体没有好转,一定要及早看医生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听见的中医词汇,应该就是肝火旺或者体寒了。可实际上,脾胃湿热这样的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不少见,只不过在很多时候,都没有注意到罢了。脾胃湿热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不适感,所以需要及早的去调理才可以。那么,脾胃湿热怎么调理?
  饮食
  饮食方面,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冰糕、少喝冰镇饮料、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高糖的食物、少吃辣、不要暴饮暴食。
  不要吃太过于坚硬,不好消化的食物,少吃盐,甚至不吃盐,最好多吃流质或者半流质的,比较清淡的食物。
  适当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每天最少步行2小时,也就是一万步。尽量以步行代替乘车,上下楼多爬楼梯,少坐电梯,饭后不要立马坐下或者躺下,最好可以步行半小时。
  适当的运动,能改善新陈代谢,大量的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更好的排出体内湿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温度方面
  夏季的时候,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不要再特别低温度的空调房中睡觉。少喝太凉的饮料、水。
  要保持生活环境的干燥,适当的晒晒太阳。注意天气冷暖的变化,并且适当的增减衣物。
  脾胃湿热者应选择低脂清淡饮食。忌油腻、烧烤、甜黏、生冷、煎炸、辛辣、温补的食物,应戒烟戒酒,以防损伤脾胃、助长湿热。可辅以清热祛湿食物,如薏苡仁、冬瓜、丝瓜、苦瓜、黄瓜、西瓜、红豆、绿豆等,但清热利湿之品性多寒凉,应视体质食用,不可过量。
  脾胃湿热证者应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久居湿地、淋雨、涉水、熬夜及过度劳累;应坚持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

相关推荐

湿气重怎么调理最快
湿气重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医调理、药物治疗、改善环境等方式调理。湿气重可能与脾虚、环境潮湿、饮食不当、缺乏运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身体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皮肤油腻、关节酸痛等症状。
齿痕吃什么药
脾肾阳虚型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有温补脾肾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脾胃湿热型患者,需要服用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中草药进行调理;脾虚或气虚型者则需服用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而先天性齿痕者不需要服用特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02:50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
脾胃湿热是因为脾气虚,使水聚化成湿,湿聚生热,生热的原因有:一、内在的脾气虚而产生。二、脾气虚,湿热之邪,直接进入到内脏而导致湿热的积聚,常常出现身体的困重、脘腹胀满、舌苔黄腻、小便黄、泄泻、痢疾等严重的反应。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有:一、荷叶、藿香、佩兰、木棉花、鸡蛋花、竹叶,具有芳香化湿的作用。一、祛湿茶、七星茶,可以清化湿热,使人体内的气机能得到运化,化掉湿清掉热。三、饮食上要注意肥甘厚味,特别是烧鹅、烧鸭汁料比较鲜美的食物,容易产生湿热,出现干渴,因为味道很重,就会吸水导致干燥,产生热,再跟湿聚集就会湿热之症产生,所以这种饮食上调节也是要平肝淡味来调节。
脾胃湿热怎么办
当患者出现脾胃湿热时,在治疗及饮食上应多注意,可选择健脾、祛湿的食物,如淮山、大枣、薏米等;另外可以选择祛湿的药物如土茯苓、鸡丝藤等。可以服用平胃散进行治疗,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脾胃湿热主要是由脾胃虚引起的。中医来讲脾胃能运化水湿,即人体进食后的食物都由脾胃来运化,当脾胃虚运化功能不足时,湿热会聚集到脾胃中。脾胃虚寒患者一般会出现怕冷、腹部隐隐作痛、手足冰凉等症状。湿热患者可出现口干口苦、大便粘腻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7

64749次收听

健脾丸祛湿效果怎么样
消化不良是当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可能是饮食习惯不正确所导致,健脾丸所具有的除湿效果比较出色,备受患者认可。这是因为内部所含有的中草药所导致,另外也具有健脾养胃,抗菌消炎等效果,在目前的临床上也能够有效治疗慢性疾病。
健脾利湿的药物有哪些
一旦出现脾胃不好等现象时,也必须要尽快接受治疗,否则也会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其实健脾利湿效果的药物有很多,比如可以选择茯苓丸,也可以选择同仁堂的各种药丸,也可以选择清热祛湿颗粒等等,都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但是必须要结合病情。
脾胃湿热怎么办
脾胃湿热一定要注意调理,比如饮食方面,需要少吃冰糕,少喝冰镇饮料,多吃新鲜瓜果蔬菜,适当锻炼,坚持每天最少步行2小时,夏季的时候,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脾胃湿热主要是由脾胃虚引起的,需配合医生用药物来调理。
02:49
脾胃湿热是怎么回事
脾胃湿热可能由受到湿气侵蚀,过食肥甘厚腻,肝胆的疾病等原因引起。一、是外湿的侵蚀,居住环境比较潮湿,或者外界受到湿气,引起脾胃的湿热停聚。二、过食肥甘厚腻,引起脾胃的下降,这种湿热会内生,造成湿热的中阻。三、肝胆的疾病,或者情志的疾病,引起气机不畅,导致湿热停聚。脾胃湿热是中医常见症状。是因过食肥甘厚腻、饮食不洁、平时嗜酒,吃膏粱厚味的东西引起脾胃的湿,使得运化水质功能下降,导致湿热停聚。会导致胃肠炎、腹泻、痢疾、胆囊炎。
02:15
胃肠湿热是怎么回事
胃肠湿热是由应酬饮酒过量、胃脘部灼痛、腹痛,湿热积聚造成的。胃肠湿热其实与现代的这种饮食结构是很有关系的。1、应酬饮酒过量,喜欢吃火锅、烧烤或煎炸的东西,湿热之品或大热之品,停聚胃肠以后就伤了脾胃,会引起容易口干、口臭、口苦这种湿热。2、胃脘部灼痛、腹痛。3、湿热积聚后引起的大便不畅或大便肛门的灼热感。甚至说大便特别容易沾马桶,是经常见到的湿热积聚。所以要从饮食避免摄入肥甘厚利或湿热之品。另外脾胃上也少摄入这些,从脾胃功能保护上防止湿热积聚的产生。
脾胃湿热症状
脾胃湿热会出现口干口苦,小便发黄,身体疲倦等症状。一、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二、渴不欲饮,或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三、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在诊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等病史。二、脘腹痞满、体倦身重、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语音时长 01:44

2019-09-04

59688次收听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什么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不和的症状表现为运化和受纳功能不协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营养精微物质需要清气上升,胃的通降功能够使浊气下降。如果脾胃不和,就会出现饮食不消化、胃脘胀满、大便稀溏不成形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18

2018-09-29

60348次收听

胃火旺应该怎么调理
胃火旺的患者,饮食上应避免吃辛热、辛辣、煎炸、烧烤类食物,平时适合吃一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像豆腐、绿豆芽、黄瓜、苦瓜、冬瓜等,其中像绿豆粥,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而芦根熬汤喝,也具有清胃热、生津止渴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56

2018-09-29

53313次收听

脾胃湿热吃什么食物
脾胃湿热,是很常见的,因为现在大家吃的比较多,因为生活条件好了,特别爱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吃的太多,也会酿生湿热的中焦。如果产生湿热,应该吃什么食物呢?基本的原则,就是健脾、利湿、清热。比较好的推荐,就是冬瓜、薏仁,可以煮汤。薏仁可以健脾利湿,冬瓜能够淡渗利湿,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一个能健脾,一个能利湿,作用非常好。平时可以煲汤,不一定要做菜吃,比较常见的白术、荷叶,都能够健脾、化湿或利湿,像荷叶包饭,或者荷叶粥,白术可以代茶饮。
语音时长 01:23

2018-04-11

63675次收听

01:29
什么是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是指湿热之邪困阻脾胃。从中医角度讲,脾属土,脾主运化水湿。湿邪困阻脾胃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湿邪运久之后可化生热邪,湿为阴邪,需用温性药物,热属阳邪,需用寒性药物,两者矛盾,治疗比较困难。
01:39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一、脘腹胀满、脘闷纳呆、食欲不振、舌苔黄腻;二、尿少尿黄、大便黏滞不畅、大便稀溏;三、湿热之邪容易困阻肌肉、经络,会出现肢体困倦乏力;四、湿热之邪如果比较重,会熏蒸肝胆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出现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