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表现
小儿麻痹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甚至瘫痪。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典型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前驱症状、麻痹前期症状及麻痹期症状。病情进展可能伴随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1、前驱症状
早期可能出现38-39℃发热,伴有头痛、咽痛、食欲减退等类似感冒的表现。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胃肠症状,此时病毒已在咽部及肠道复制。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嗜睡需立即就诊。
2、肢体疼痛
病毒侵袭神经系统时可引发颈背强直、四肢肌肉触痛,婴幼儿表现为拒抱或异常哭闹。特征性表现为三角架征,即坐位时需用双臂在身后支撑身体。此阶段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数增多,家长发现异常肢体活动障碍时应保持患儿卧床休息。
3、肌肉无力
麻痹前期常见单侧下肢近端肌群无力,表现为跛行或跌倒。查体可见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但感觉功能正常。病毒主要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家长需警惕患儿突然出现的肢体活动能力下降,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
4、不对称瘫痪
麻痹期典型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多见且呈节段性分布。严重者可累及腹肌导致蛙腹体征,或影响延髓肌群出现吞咽困难。瘫痪肢体皮肤温度降低但感觉存在,家长需协助患儿保持功能体位,预防关节挛缩和压疮。
5、后遗症期
恢复期可能出现肌力部分恢复,但残留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后遗症。长期可见患肢发育迟缓、脊柱侧弯等骨骼改变。对于后遗症患儿,家长应配合康复治疗,使用矫形器改善运动功能,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方式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患儿发病期间需隔离处理排泄物,餐具煮沸消毒。恢复期应进行温水浴、被动关节活动等物理治疗,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出现呼吸肌麻痹等危重情况时,须立即送医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家长应定期带儿童体检,发现运动发育滞后及时排查神经肌肉疾病。
相关推荐
02:44
02:45
02:03
02:15
03:11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得的小儿麻痹症?
- 2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3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 4 小儿麻痹症因注意哪些
- 5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 6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得的
- 7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8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