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症是什么病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胆囊壁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壁黏膜和肌层异常增厚,属于胆囊良性病变。该病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胆汁淤积、胆囊动力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通过超声检查发现。
1、病理特征
胆囊腺肌症的特征性改变是胆囊壁罗-阿氏窦形成,即黏膜上皮向增厚的肌层内凹陷形成小囊腔。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弥漫型,其中局限型多见于胆囊底部,节段型可导致胆囊环形狭窄,弥漫型则累及整个胆囊壁。
2、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症状加重时可伴随恶心、脂肪餐不耐受,但较少出现典型胆绞痛。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慢性胆囊炎混淆。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伴囊壁内无回声小囊腔,口服胆囊造影可显示罗-阿氏窦的充盈现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胆囊壁分层结构,增强CT可见胆囊壁强化伴小囊样改变,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
4、相关并发症
长期存在的胆囊腺肌症可能增加胆囊结石发生率,节段型病变可能导致胆汁排出障碍。虽然恶变概率较低,但弥漫型病变需警惕胆囊癌风险,特别是合并胆囊壁钙化或肿块形成时。
5、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随访超声。症状明显或合并胆囊结石者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和影像学特征综合评估。药物治疗对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可能有一定帮助。
胆囊腺肌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保持适度运动习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肝胆超声复查,如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注意伤口护理和术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