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休克的护理措施

63747次浏览

新生儿休克可通过保持体温、维持呼吸、液体复苏、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护理。新生儿休克通常由窒息、感染、失血、先天性心脏病低血糖等原因引起。

1、保持体温

新生儿休克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体温。需将新生儿置于预热好的辐射台或暖箱中,维持环境温度在36-37摄氏度。使用预热的毯子包裹,避免裸露导致热量散失。定期监测体温,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低体温会加重休克,需及时采取复温措施。

2、维持呼吸

新生儿休克常伴有呼吸窘迫或暂停。需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氧疗,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呼吸支持可改善缺氧状态,减轻休克对器官的损害。

3、液体复苏

新生儿休克时循环血量不足,需及时进行液体复苏。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按10-20ml/kg缓慢静脉推注。严重失血者可输注同型红细胞。输液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避免输液过量导致心衰。液体复苏可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灌注。

4、药物治疗

根据休克病因和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感染性休克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心源性休克可给予多巴胺注射液。严重低血压可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所有药物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需配合其他措施,共同纠正休克状态。

5、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录尿量,评估肾脏灌注情况。定期检测血糖、血气、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观察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等临床表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严密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新生儿休克护理需由专业医护人员在监护病房进行。家长应配合医疗团队,避免擅自处理。休克稳定后仍需密切观察,防止复发。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注意喂养和保暖,预防感染。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不可延误治疗时机。良好的护理对改善新生儿休克预后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新生儿休克如何抢救
有些新生儿因各类疾病,会导致休克,而新生儿休克死亡率是比较高的一种。休克时,首先应该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新生儿休克,然后再采取相对的救治方法。新生儿发生休克时,一般是将其置于暖箱中,有利于对病情进行观察。新生儿出现休克时,可采取改善循环、呼吸支持及增强心功能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