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验血指标看哪项
猩红热验血主要关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指标。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1、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猩红热常见的血液学改变,通常超过10×10⁹/L。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白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加。该指标能反映机体对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程度,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中性粒细胞比例
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显著增高,可达80%以上。中性粒细胞是抵御细菌感染的主要免疫细胞,在链球菌感染时会大量增殖并迁移至感染部位。该指标升高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但缺乏特异性,需排除其他化脓性感染可能。
3、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是猩红热的重要特征,通常超过50mg/L。这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在细菌感染后6-8小时即可迅速升高,其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4、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在感染后1-3周开始升高,可持续数月。ASO滴度超过200IU/ml提示近期链球菌感染,是确诊猩红热的重要血清学依据。但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尚未出现抗体升高,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5、其他辅助指标
血沉加快、降钙素原升高等非特异性指标也可辅助诊断。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肝酶轻度升高或尿常规异常。对于不典型病例,可考虑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直接查找病原体。
猩红热患者确诊后需严格隔离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青霉素V钾片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或头孢呋辛酯片。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促进毒素排泄。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脱皮现象,应注意皮肤保湿护理。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痊愈后建议复查尿常规和心电图,排除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