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荨麻疹吃中药好吗

64107次浏览

慢性荨麻疹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形式来进行治疗,中药调理具有调养气血,调理肝脾,促进肠胃消化的功效,能够加速身体的代谢。在治疗时要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可以利用针灸点刺,使经络平衡协调,然后在搭配着一些中药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荨麻疹,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一般荨麻疹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发作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不会容易形成慢性荨麻疹。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困扰,有些患者想要通过中医进行治疗,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下慢性荨麻疹吃中药好吗?
  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六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造成,这类疾病发病周期长,需要漫长的调理过程。对于这方面的病症,一定要提高免疫功能,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形式来进行治疗,中药调理具有调养气血,调理肝脾,促进肠胃消化的功效,能够加速身体的代谢。
  消除或避免尽可能多的可疑原因。在急性发作期可服用抗组胺药物,全身症状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针灸穴位可以平衡、协调经络,直接达到指导全身经络理论、祛风除湿、夯实基础的作用;有效预防和控制过敏的第一步是直接杀灭细菌和病原体的病理变化。在搭配着中药一些治疗。
  熟附片,生大黄、生甘草,黄连、黄芩、黄芪,当归、赤芍、白芍、防风,酸梅,白糖。
  熟附片洗净,放入炖锅内煮30分钟待用。把其余药物洗净与熟附片同放炖锅内,加入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滤去渣,留汁液,在汁液里加入白糖搅匀即成。可以清理湿热,止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饮用尤佳。
  另外还可以通过炙麻黄,荆芥,僵蚕、白蒺藜、生地、丹皮、赤芍,地肤子、槐花,白糖治疗。先将以上的这些药物进行清洗干净,之后并一起放入瓦锅中并且加入适量的清水。瓦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留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可以清理湿热,止痒。

相关推荐

慢性荨麻疹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慢性荨麻疹对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较常见诱发因素有饮食、卫生、接触到易引起过敏物品、吃某些药物引起荨麻症发病等。
慢性荨麻疹饮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患者如果出现了慢性荨麻疹,在平时的饮食上需要有一定的注意。通常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蔬菜,这样有利于改善患者皮肤的毛细血管功能,这样在最大的程度上能够缓解慢性荨麻疹的反复发作。有的患者出现的慢性荨麻疹,由于出现了明显的充血和风团,所以一些海鲜产品以及辛辣刺激类的食品等就尽量不要吃一些酒类的,特别是白酒,黄酒,葡萄酒,以及啤酒等,这些都尽量不要喝,因为这些可能会导致皮肤损害以及损害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造成慢性荨麻疹的反应更加明显,有的患者一些烧烤食品,鱼虾,以及辣椒,韭菜,洋葱,大蒜等等,尽量不要吃。还有一些火锅产品,由于火锅里面的汤料,以及火锅里面的特定成分可能会诱发慢性荨麻疹,所以这些食品也要尽量避免使用,还有的患者对于特定的水果,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如一些芒果或者是榴莲等,这些热性的水果可能会诱发一些热性荨麻疹,或者是特定的食品导致的荨麻疹的,所以这方面也要尽量避免。在慢性荨麻疹发生的期间,要尽量避免搔抓。
语音时长 02:06

2020-02-14

56975次收听

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的区别
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在临床上所具有的区别,实际上只是发病时间的区别,在其他方面,特别是临床表现及具体的皮肤损害上,是没有明显的差别的,治疗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慢性荨麻疹如果是超过了六周,通常就能够确诊,但没有超过六周,通常在临床上叫做急性荨麻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寻麻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的风团,风团样的红斑,有时只表现为瘙痒,大多瘙痒比较明显。如果刺激诱发,如通过搔抓或者机械性的刺激,都可导致荨麻疹的瘙痒、风团的加重,或者皮肤组织水肿。急性荨麻疹主要是进行抗抗组胺药物口服治疗,或者静脉滴注相应的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控制局部的皮肤反应。慢性荨麻疹通常情况下进行口服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口服抗组胺药物,比如第二代的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有的患者出现的慢性荨麻疹,也可以配合口服第一代的抗组胺药,比如口服赛庚啶等。
语音时长 02:02

2020-02-14

57786次收听

慢性荨麻疹对怀孕有影响吗
通常情况下,慢性荨麻疹对怀孕是没有什么特别影响的,因为这种类型的荨麻疹主要是表现为皮肤产生一定的风团或者是造成一定的瘙痒症状。形成这种荨麻疹的原因有很多种,或者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但是这种类型的荨麻疹一旦出现以后,如果临床表现并不是非常剧烈,可以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抗阻安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抗阻胺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怀孕或者是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而慢性荨麻疹的本身对于胎儿影响并不大,如果患者出现的慢性荨麻疹形成的剧烈的反应,这时候还需要适当的使用一些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控制患者出现的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以后而造成的系统性的损害。有的人出现了荨麻疹发生以后形成窒息,或者是形成胃肠道症状,比如出现腹痛,腹泻,或者是产生咳嗽,以及一定的喉头水肿等现象,就需要及时的干预治疗了。患者通过这种治疗,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缓解不良事件的发生,如果患者已经形成稳定型的皮肤损害,并且不再发展。一般可以暂时不治疗。
语音时长 02:05

2020-02-14

64679次收听

慢性荨麻疹会变成急性荨麻疹吗
慢性荨麻疹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转变为急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也会逐渐转变成慢性荨麻疹。这两者只是时间上的差别,或者严重的程度上的差别。慢性荨麻疹,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或者由于一定的刺激性因素导致皮肤损害加重,可能形成急性荨麻疹,发病大多较急,短时间内可能形成明显的风团,伴有瘙痒,通过抗阻胺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并不是有慢性荨麻疹都会转变成急性荨麻疹,主要根据出现病情的时间长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不管是否变成急性荨麻疹,临床治疗上,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皮肤损害针对性处理。形成急性发作,主要口服或静脉注射抗阻安药物,甚至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荨麻疹造成的炎症。
语音时长 02:03

2020-02-14

62211次收听

慢性荨麻疹是怎样引起的
引起慢性荨麻疹原因临床上比较复杂,主要与食品过敏、药物过敏、环境过敏、慢性感染、遗传性因素以及不当的冷热刺激等饮食有关。1、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食品过敏有关,因此造成此种皮肤损害。2、慢性荨麻疹也可能由于药物过敏形成的皮肤风团。3、也可能与特定的环境过敏有关,而在这些环境中可能存在空气微粒,如花粉或动物皮屑、尘螨等导致皮肤出现态反应性改变,最终形成风团或风团样红斑。4、与慢性感染有关,尤其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如果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控制,也可能会诱发慢性荨麻疹的5、遗传性因素。比如患者出现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或出现延迟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等,这些都与家族性因素有关,特别是具有遗传性易感基因。6、荨麻疹还与不当的冷热刺激有关,或由于日光照射,以及特定机械性刺激都会诱发慢性荨麻疹的产生。
语音时长 02:06

2020-02-14

63247次收听

慢性荨麻疹可以献血吗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也是一种因为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而言,由于这种病不是传染病,所以是不会通过血液传染的,患者献血是没有问题的。在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问题,要注意因药物引起的过敏因素。
慢性荨麻疹吃什么好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患者应多吃碱性食物,这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易患荨麻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吃黑芝麻,黑芝麻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强健皮肤。患者还可大量食用新鲜紫苏叶,或饮用紫苏叶汤来改善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会不会传染
荨麻疹没有传染性的,荨麻疹是一种伴有剧痒的的暂时性、过敏性皮肤病,但是荨麻疹的患者平时千万不能吃炸肥腻食物,因这些食品易生痰动火或聚湿生热,使湿热内蕴,郁于肌肤而诱发本病。建议配合医生做检查,然后告诉医生具体怎么回事,针对性的去治疗。
02:44
怎样治疗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一般是由急性荨麻疹发展而成的,比如急性荨麻疹没有及时治疗或久治不愈,病程高于一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荨麻疹。治疗荨麻疹一般采用第二代抗组胺类的药物,可以先采用一种药物,如氯雷他定,每天晚上睡觉前吃1颗,一周以后复诊,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可以再加一种脱敏药,比如说扑尔敏、赛庚啶、西替利嗪、咪挫斯丁等,患者在一周后再次复诊。如果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并且在慢慢缓解,可以继续服用两周时间。之后再慢慢减量,先减掉半片氯雷他定,随后再减掉其它药量,随着症状的缓解,最后将所有药物都停掉。在生活中要注意远离过敏源,提高自身免疫力,使慢性荨麻疹达到长期缓解。
怎样治疗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本来就有着很高的出现几率,而这种疾病的出现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因素,可能是因为过敏而导致的,一定要尽快的找出过敏因素,快速的消除病因,同时在生活中也应该避免肌肤的创伤,避免诱发因素,那么效果才会更加的出色。
02:20
慢性荨麻疹有什么危害
慢性荨麻疹对人有一定的危害。第一,慢性荨麻疹患者容易发痒,疾病发作的时候奇痒无比,患者会觉得非常焦虑,非常烦躁。这种瘙痒的感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慢性荨麻疹的周期非常长,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可以达到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慢性荨麻疹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第二,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和人的身体状态有关系。如果慢性荨麻疹患者本身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身体的免疫功能比较紊乱,他的荨麻疹就会发生反反复复的情况。所以,治疗这样的荨麻疹患者,建议要关注到方方面面。首先要寻找荨麻疹的病因,然后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尽量放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