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膜性肾炎
膜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膜性肾炎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因尚未明确,继发性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
1. 原发性膜性肾炎
原发性膜性肾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水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脂血症。诊断需结合肾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治疗上需根据病情选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如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等。
2. 继发性膜性肾炎
继发性膜性肾炎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患者除肾病症状外,还伴有原发病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控制肾病进展,可能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
3. 病理特征
膜性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电镜下可见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显示IgG和补体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随着病情发展,基底膜可形成钉突样改变,晚期可能出现肾小球硬化。
4. 临床表现
膜性肾炎起病隐匿,8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部分患者可有镜下血尿,高血压相对少见。疾病进展速度个体差异较大,约三分之一患者可自发缓解,三分之一病情持续稳定,另三分之一可能逐渐进展至肾功能不全。
5. 诊断与鉴别
膜性肾炎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需与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疾病鉴别。对于继发性膜性肾炎,还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肝炎病毒标志物、自身抗体、肿瘤筛查等以明确病因。
膜性肾炎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避免高脂饮食。适当限制水分摄入,监测体重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水肿加重、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肾炎是怎样造成的肾炎是怎样造成
- 2 肾炎严重吗肾炎的危害
- 3 肾炎是怎么的?肾炎的形成原因?
- 4 肾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 5 肾炎什么引起的
- 6 肾炎怎么引起的
- 7 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 8 肾炎是怎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