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尿液呈红色的原因

63075次浏览

尿液呈红色可能与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药物或食物色素等因素有关。主要有饮食因素、剧烈运动、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

1、饮食因素

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等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可能导致尿液暂时性发红。这类色素经肾脏代谢后未被完全分解,随尿液排出时会呈现红色或粉红色,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停止食用后1-2天内颜色可恢复正常。

2、剧烈运动

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释放肌红蛋白进入血液,经肾脏过滤后形成肌红蛋白尿。表现为尿液呈酱油色或暗红色,可能伴随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需及时补液并就医监测肾功能。

3、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尿道、膀胱等部位时,炎症损伤黏膜血管可引起血尿。常见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并增加水分摄入。

4、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划伤尿路黏膜,会导致突发性肉眼血尿,多伴有腰部剧烈绞痛。可通过B超或CT检查明确结石位置,较小结石可遵医嘱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多饮水,较大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

5、泌尿系统肿瘤

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坏死出血时,可能出现无痛性间歇性血尿。中老年患者若排除其他原因后仍持续血尿,需进行膀胱镜或增强CT排查肿瘤,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放化疗。

发现红色尿液应先回顾近期饮食及运动情况,若排除生理因素后仍持续存在,或伴随发热、疼痛等症状,须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以预防结石形成。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筛查。

相关推荐

导尿管拔出后多久排尿才能正常
导尿管拔出后通常需要1-3天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及导尿管留置时长而异。导尿管留置时间较短的患者,如术后24小时内拔管,尿路黏膜刺激较轻,多数在拔管后1天内可恢复排尿反射。此时可能出现短暂尿频或排尿灼热感,...
03:28
感觉想排尿但尿不出来怎么回事
感觉想排尿但尿不出来,有以下原因:第一、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等会出现想排尿尿不出来。这些疾病会导致膀胱或尿道的粘膜水肿、充血,使黏膜的敏感性增高,膀胱有少量尿液也会刺激膀胱或尿道的粘膜,就会产生强烈的尿意,但因为尿液太少,就会排不出来,或者滴滴答答非常少。第二、疾病原因。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尿道肿瘤、膀胱肿瘤等疾病,导致尿道的梗阻,使膀胱里尿液的存留较多,出现尿潴留,因为尿道出口有问题,就会出现有尿的感觉,但是排不出来。
02:06
总是尿频尿急怎么回事
第一,尿路感染,像尿道炎、膀胱炎。如果出现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的感觉,做个尿常规的化验明确是否有尿路感染。第二,中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的问题,如果前列腺增生影响到了排尿,最早出现的就是尿频,还伴有尿急,尤其是夜里面起夜次数比较多,可以到医院做个B超,看看前列腺的大小。第三,膀胱功能问题,比如膀胱过度活动征。这是一种膀胱功能问题,也就是膀胱对尿量过于敏感了,有少量的尿液就会尿意频繁,出现尿频。所以,如果发现有尿频、尿急,应该到医院里面做进一步的检查。
02:57
治疗尿道感染的消炎药
尿道感染分为尿道炎和膀胱炎,合称为尿路感染,也称为下尿路感染。常见的尿道感染,实际上建议进行尿液培养,根据细菌敏感性进行药敏实验,根据结果选择药物。但是往往在临床上等不了这个结果,就要根据最常见的细菌感染进行经验性的用药。比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这一类的,就选择抗生素,如氧氟沙星,这是喹诺酮类的,比如现在最常用的是左氧氟沙星。另外一个也可以用头孢类的,无论是二代头孢、三代头孢。还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频次,如果是经常尿路感染,可能在消炎药的级别上会加强一点。
小便带红有点疼是什么原因
小便带红有点疼可能是尿路感染、尿路结石、下体外伤所导致。1、尿路感染,比如尿道炎或者膀胱炎,由于炎症会对尿道或者是膀胱造成损伤,就会出现排尿疼痛、血尿、尿频等症状,可进行尿常规、尿液培养等泌尿系统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进行抗菌治疗。2、尿路结石,比如膀胱结石或者是尿道结石,由于在小便时结石会移动,会导致膀胱或尿道受损,就可引起血尿以及排尿疼痛的症状。3、如果下体受过明显的外伤,可能会导致尿路系统受损,也会引起小便带红以及排尿疼痛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76099次收听

03:21
小便混浊是尿路感染吗
小便浑浊不一定是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一般会引起尿路小便混浊,可能是急性膀胱炎或者急性肾盂肾炎,因为这两个部位是最容易存留尿的地方,可能导致大量的细菌繁殖在膀胱会分解尿液里面的物质产生沉淀。白细胞的增多也会导致出现脓液,出现尿液混浊。另外尿路结石尤其是膀胱结石,当膀胱结石这个数量比较多,就会出现小碎块、小碎末,如果碎末在膀胱里面掉落的数量较多,就会导致尿液混浊。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是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了解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克帮助在找到原因后可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那么,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的专家就针对治疗尿路感染的问题做出解答。尿路感染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尿路
尿频吃什么药最好?
导致尿频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可能是生理性尿频率,一些病理性尿频。想知道尿频率吃什么药最好,还需要看到致病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尿频吃什么药最好?1.因饮水过多而引起的尿频如果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多喝水,就会导致尿量增加,所
怀孕几个月尿频最严重
一般来说怀孕头三个月和后三个月尿频最严重。因为在怀孕初期患者最早表现为尿频有可能是尿道感染的现象,但是这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单纯的尿频,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患者适当的喝水,适当的排尿是有好处的。因为子宫增大可以压缩膀胱容量减少,这样患者会出现尿频的现象。对于出现这种情况,问题不是很大,这是生理上原因引起的,并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对于这种情况主要是建议患者要多饮水多排尿,这样才能缓解症状。特别是对怀孕末期,特别是对于36周以后的患者,还是要鼓励患者喝水的。因为如果膀胱容量减少,可能会出现尿频的现象。
语音时长 01:19

2020-02-10

62374次收听

02:32
导尿管留置的注意事项
导尿管不要抻拉、受压、扭曲;避免尿液逆流引起感染;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预防发生结晶和感染;保持尿道外口清洁;观察尿液,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护士处理;更换尿管时,避免引起尿路感染;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尿管要定时夹闭。导尿是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导尿分为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两种。前者导尿管一直留滞在病人体中,需定期更换。后者则是导尿管不留在患者体中,需定时导尿。
女性尿路感染症状吃什么药
女性尿路感染,治疗重要的问题是找造成感染的原因,是细菌、病毒,还是其它微生物。一旦出现尿路感染后一定要做尿培养。除了感染以外,其它因素也会造成尿路的不适症状,一旦怀疑感染要去做微生物检查,再根据微生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其中女性妊娠期泌尿系感染切忌盲目用药,因为妊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胎儿造成的影响不一样,一定听专业医生的建议。有些人尿路感染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感染菌,各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在做尿培养找微生物过程中,一定要做药敏试验看对哪种抗生素敏感。建议在治疗过程当中选择药物敏感的抗生素来治疗,用量足,疗程要够。
语音时长 01:49

2020-01-07

56220次收听

尿路感染症状有哪些
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表现为腰部疼痛、血尿、脓尿、寒战高热等;下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小腹疼痛、尿道口流脓、尿道瘙痒、烧灼感等。尿路感染的症状和感染的部位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将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肾脏和输尿管的感染。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指尿道和膀胱的感染。上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的疼痛、血尿、脓尿、寒战高热的症状,其病比较急,比如急性的肾盂肾炎,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往往需要用药三周左右才能够痊愈。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指尿道炎和膀胱炎,主要的症状是尿路刺激症状。患者会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严重的会出现血尿。部分患者还会有小腹部疼痛、尿道口流脓、尿道瘙痒、尿道烧灼感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勤排尿,适当的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19

54148次收听

尿发黄是什么原因
患者出现尿液发黄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喝水过少、发烧或者是腹泻而导致身体当中的水分不足,从而造成尿液过度浓缩,而变成浓黄色。同时,当患者出现尿道炎症的时候,也会出现尿发黄的情况。
尿液非常黄是怎么回事
不少人在排尿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非常黄,导致这种现象的生理原因主要是饮水量过少,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因素导致;病理性的原因包括前列腺炎,发烧或者腹泻,再就是尿道炎。
尿路感染要做哪些检查
尿路感染的检查,主要是做泌尿系统B超以及尿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检查分析,最理想选择细菌敏感的药物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一旦确定有感染以及敏感药物的治疗,严格按照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再次做尿液细菌培养,检查阴性后才能说明治愈。要多喝些水,勤排尿,不要憋尿,保证每天排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因为这样可以起到尿道冲洗作用。同时每天需要用清水清洗尿道外口、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同时在发病时候需要避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尿道感染疾病检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小便检查,要检查看看白细胞高不高;还要血液的检查,弄清楚病因再进行治疗疾病。不要盲目的治疗疾病,要有什么不舒服,需要到医院进行及时就诊。
语音时长 01:44

2018-10-26

5942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