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一吃奶粉就哭怎么回事

59390次浏览

许多宝宝一吃奶粉就开始哭闹,妈妈要找出具体的原因。一些宝宝由于生理上的不适或奶嘴太硬、太小,或者处于长牙期,会有吃奶时哭闹的表现。宝宝患有鹅口疮鼻塞消化不良咽喉炎,由于身体不适也会有这种情况。此外,宝宝在厌奶期,妈妈强行给宝宝喂奶,也会引起宝宝哭闹。

一些妈妈在宝宝出生之后由于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会给宝宝喝配方奶。宝宝如果肚子饿,在喝奶粉时会十分认真,抱着奶瓶用力吸吮。但也有一些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在吃奶粉时会有哭闹的表现,令妈妈手足无措。那宝宝一吃奶粉就哭怎么回事呢?
  一、生理原因
  宝宝一吃奶粉就哭,很可能是由于宝宝生理上的不适引起的,比如宝宝想要排便或想要睡觉,就会有哭闹的表现。还有一些宝宝肚子不饿,如果妈妈硬要宝宝喝奶粉,也会引起宝宝的哭闹。妈妈在给宝宝喝奶粉时还要观察一下奶嘴是不是太硬,上面的开口是否太小,如果奶嘴太硬或开口太小,宝宝吸吮不到牛奶,也会大声哭闹。此外,一些宝宝正处于长牙阶段,口腔内会有发痒、疼痛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也会有哭闹的表现。
  二、病理原因
  如果宝宝患有鹅口疮,在吃奶粉时会引起口腔的疼痛感,因而会有哭闹的表现。妈妈可以仔细观察宝宝的口腔,看宝宝的舌头是否有白色斑膜,如果有,应及时带宝宝就诊。此外,宝宝由于鼻塞,吃奶时影响到呼吸,也会有哭闹的表现。还有一些宝宝由于消化不良,会有腹胀的症状,或者宝宝感冒时咽部发炎,这些不适的症状也都会导致宝宝吃奶时哭闹。
  三、宝宝处于厌奶期
  宝宝在2~4个月时会进入厌奶期,在此期间宝宝会不爱喝奶,如果妈妈强行让宝宝喝奶,会导致宝宝哭闹。一般宝宝的厌奶期在1~2周,也可能长达1~2个月。厌奶大多出现在混合喂养的宝宝身上,一些人工喂养的宝宝也会有这种情况,因此,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宝宝平时要观察宝宝的奶量,给宝宝把好关,平时循序渐进的给宝宝加奶,可以减轻宝宝厌奶的情况。

相关推荐

03:08
一岁半宝宝每天喝多少奶粉
对一岁半的宝宝来说,每天孩子的进奶量,一般建议在500-700ml左右。对1岁以内的孩子来说,孩子是以奶为主,也就是说一岁以内的孩子,全天要保证充足的进奶量。对于辅食来说,是可以逐渐的添加,但是辅食的添加,是不能影响孩子进奶的。否则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1岁以内的孩子,往往全天的进奶量,可能在800-1000ml左右。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奶量是逐渐下降的,6-12个月的孩子,奶量一般维持在600-800ml,往往就可以维持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了。
02:57
婴儿需要喂水喝吗
婴儿需要不需要喝水,取决于婴儿年龄,婴儿一般情况下,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管它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是不用喝水的。因为母乳中或者是沏奶粉的水,已经能够逐步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对水分的需求,除非他喝奶非常少,或者是有疾病状态才需要喝水,否则都不用额外的补充水分。6个月以上随着辅食的添加,可以给适当的喝水。喝水的量在指南中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180ml,不能喝太多的水,适当的喝水就可以了。尤其是在夏天不显性的失水,出汗相对比较多,这种孩子就要给他适当的补充水分。
婴幼儿需要补充dha吗
婴幼儿当然需要补充dha,如果有条件的话。因为dha又叫脑黄金,是促进神经、精神发育的一个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个脂肪酸不能在体内自己合成,都需要在外界的摄入,而这个又对神经、精神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婴儿可以补充dha,好多高端的奶粉或者是配方奶都添加了dha,以促进孩子的智力、神经的发育,所以婴儿补充dha是必须的。如果一个小的孩子只喝母乳,补充dha一般可以从添加辅食的时候添加就可以了。dha含量比较高的主要是深海的鱼油、藻类等等里头比较多,可以补充一些。添加辅食以后可以多吃一些深海的鱼等,也具有补充dha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03

2021-06-25

80555次收听

宝宝吃奶吃吃停停怎么办
宝宝吃奶吃吃停停如果身体没有出现其他的不适症状,并不用采取治疗措施,出现这种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在吃奶的时候,需要消耗一定的力气,当宝宝吃累时会停下休息片刻再继续吃。也可能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周围有其他的声音或者小朋友吸引,导致宝宝不专心引起,如果是这种现象,大人在喂宝宝吃奶的时候,要待在一个比较安静而且人流量比较少的地方喂奶。如果宝宝出现精神状态差、哭闹或者拉肚子等症状,可能是消化不良、发烧或者咳嗽等因素引起,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0:58

2021-06-09

70587次收听

14个月宝宝吃什么补钙
14个月的宝宝如果补钙,可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钙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骨头汤、虾米、紫菜、豆制品、奶制品、瘦肉、鱼类等,不仅能够补充钙质,还可以满足身体所需,增强抵抗力。如果宝宝缺钙比较严重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钙剂进行补充,同时还需要配合维生素D一起使用,可以更好的促进钙质吸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晒太阳,通过光合作用,也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和消化。钙元素是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如果出现缺乏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睡眠质量差、浑身乏力等现象。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多样化,均衡营养。
语音时长 01:15

2021-06-07

83083次收听

03:25
宝宝什么时候吃维生素D3
宝宝吃维生素D3的时间,一般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来决定。如果小宝宝是一个足月儿,吃维生素D3的时间,可以放在满月后。但是,如果小宝宝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宝宝是一个早产儿或者多胎,两周以后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3。如果这个孩子出生在冬天,天气比较寒冷,加上又是北方,也就是说日照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的短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建议宝宝的爸爸、妈妈,给宝宝服用D3的时间,可以稍微地往前提前一些。总之要根据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另外出生时的一些基本情况,来进行界定。
宝宝可以喝甘草泡水吗
宝宝是可以喝甘草泡水的。因为甘草属于一种中药饮片,具有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祛痰止咳,补中益气,利于咽喉的作用,并且对宝宝的脾胃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还可以达到治疗咳嗽,胸闷气短症状的效果,因此当宝宝出现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咳嗽的症状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服用一些甘草水,用以缓解宝宝的症状。但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要盲目私自给宝宝喂服甘草水,否则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或者是引发其他不良影响,反而加重宝宝的病情。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8

81554次收听

02:51
婴儿晚上睡觉不踏实易醒易哭闹怎么回事
婴儿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醒不踏实,有生理性的问题,也有病理性的问题。生理性原因:如果外界环境的温度比较高或者过低或者声音比较嘈杂,还有婴儿过于饥饿或者吃得过饱,都可能造成孩子夜间睡眠不稳的情况,需要注意生活调节。病理性原因:如佝偻病、肋软骨的发育问题、方颅等,这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还有肠绞痛、肠痉挛,需要给孩子排气。所以婴儿哭闹的原因不同,要进行不同的处理。
小孩每天需要多少锌
不同年龄阶段,锌元素需求量也不同。0~6个月左右的婴儿每天补充锌元素量在1.5毫克左右;而7~12月个左右婴儿心补充量在每天8毫升左右,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于锌元素需求量也会逐渐增长。而家长在给婴儿补锌时,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也要保证患儿营养均衡化,避免偏食。
宝宝不吸奶瓶怎么办
宝宝出生后,可能因为宝妈奶水不多,或者某种原因宝宝要吃奶粉,而奶瓶也是宝宝吃奶不可或缺的工具了,很多妈妈就会发现,宝宝不愿意吃奶瓶,家长可以为宝宝挑选一些仿真硅胶类的奶嘴,让宝宝能够找到在吸妈妈乳头的感觉,其次是让宝宝慢慢的习惯。
如何给宝宝添加辅食
给宝宝添加辅食要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粮到粗粮等慢慢改变的原则。但是8个月以内的宝宝不可以吃盐,一岁以内的宝宝不可以吃糖,宝宝的辅食都不可以过于油腻。
婴儿不用奶瓶怎么办
如果婴儿不用奶瓶,可以在婴儿还不太饿时就喂养;并且用妈妈的衣服包裹着奶瓶,让婴儿有一种熟悉感;另外,避免直接把奶嘴放到婴儿嘴中,选择合适的奶嘴,并用温水加热奶嘴等,也可以减轻婴儿的抗拒心理。
母乳喂养多久
从世界卫生组织角度来说,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乳喂养一直喂到生后两岁。母乳一直喂到几岁需要因人而异。看孩子对食物的选择、接受程度决定。面对全球策略,在不同国家,物质丰富程度和经济条件不一样,对于物质不是特别丰富的国家,比如贫困地区,没有更好的食物,所以提倡母乳喂到两岁。原则上,如果因为孩子或者妈妈原因不能喂特别长时间,至少要喂到4到6个月,如果妈妈具备这个条件,比如可以上班晚一些,或者有便利条件,最好喂到一岁半,从个人经验来讲,一般不需要喂到两岁。因为我国地区物质很丰富,孩子在添加辅食之后,能够摄入更多的辅食,而且到了一定年龄段,能够给他适当添加配方奶粉。一般到一岁半就可以不再继续喂母乳。
语音时长 01:52

2019-02-19

67382次收听

04:00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首先要注意,孩子出生之后到28天之内,采取纯母乳喂养,一定要按需哺喂,即不定时不定量随时哺喂。一、根据孩子的需要,孩子因为饥饿而哭闹;二、根据妈妈的需要,妈妈因为乳房特别胀满而且特别难受的情况下就可以哺喂。三、在采取母乳喂养期间,不要额外添加其他的制剂,维生素D除外其他的制剂都不要添加;四、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要逐渐的定时定量喂,白天要每三个小时喂一次,夜间不醒不喂,随着月龄增长,也要减少夜间哺喂的次数;
婴儿吐奶怎么办
当家中新来了一个小生命的时候,都会给家庭带来无尽的幸福和快乐,但是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说婴儿吐奶,由于宝宝的的消化系统还没发育完善,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们也特别无奈,但是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