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注意什么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出血、合理饮食、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需通过综合措施降低并发症风险。
1、预防感染
患儿因粒细胞减少易发生感染,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注意手卫生,外出佩戴口罩,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出现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
2、避免出血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应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避免剧烈运动和磕碰。衣着宜宽松柔软,饮食避免过硬食物。鼻出血时可压迫鼻翼止血,持续出血需就医处理。
3、合理饮食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西蓝花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感染。
4、定期复查
需按医嘱定期检测血常规和骨髓象,监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值变化。复查时需记录患儿症状变化,如乏力程度、出血倾向等,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5、遵医嘱用药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需严格按剂量服用,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
家长需为患儿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根据体力状况适量活动。保持居住环境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精神及出血倾向,记录每日症状变化。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如需接种需咨询血液科医生。长期治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应定期评估营养状态并给予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