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有哪些认识误区
房颤患者常见的认识误区主要有认为房颤无须治疗、房颤不会引发严重后果、房颤只能靠药物治疗、房颤症状轻微就无须就医、房颤患者不能运动等。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应对疾病有正确认知,避免因误解延误治疗。
1、无须治疗
部分患者认为房颤只是心跳不规律,对身体影响不大,无须特殊治疗。实际上房颤可能导致血液在心房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房颤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如使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2、无严重后果
有些患者认为房颤只会引起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等心脏结构改变,还可能因血栓栓塞导致残疾或死亡。房颤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及血栓风险。
3、仅靠药物
部分患者认为房颤只能依靠药物控制,不知道还有其他治疗方式。除药物治疗外,房颤还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等手术治疗。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成功率较高,可能实现根治。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4、症状轻微
有些患者认为房颤症状轻微就无须就医,自行观察即可。实际上部分房颤患者症状不明显,但仍有较高血栓风险。无论症状轻重,确诊房颤后都应尽早就医,评估卒中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特别是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
5、不能运动
部分房颤患者担心运动会加重病情,完全避免体育活动。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控制体重和血压,降低房颤发作频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运动时应监测心率,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房颤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可能诱发房颤的物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房颤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