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褥疮怎么治疗
截瘫褥疮可通过创面清创、外用药物、物理治疗、负压引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截瘫褥疮通常由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感染、皮肤潮湿等因素引起。
1、创面清创
创面清创是治疗截瘫褥疮的基础措施,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清除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减少细菌滋生。对于浅表性褥疮,可配合使用碘伏溶液消毒。清创后覆盖无菌敷料,定期更换。家属需协助患者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或粪便污染。
2、外用药物
根据褥疮分期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一期褥疮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二期褥疮伴有表皮破损时,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合并感染时需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用药前需彻底清洁创面,禁止自行使用偏方或刺激性药粉。
3、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日1-2次。超声波治疗能加速组织修复,适用于深部褥疮。气垫床或交替压力床垫可减轻局部受压,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物理治疗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烫伤或压力不当加重损伤。
4、负压引流
对于三期以上深部褥疮,可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将专用敷料填充创腔后连接负压装置,持续吸引渗出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期间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定期更换敷料。该技术能缩短愈合时间,但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继发感染。
5、手术治疗
四期褥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皮瓣移植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臀大肌皮瓣转移、股薄肌皮瓣移植等,术后需绝对卧床2-3周。手术风险包括皮瓣坏死和感染,术前需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并持续营养支持。
截瘫患者需每日检查骨突部位皮肤,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定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发现皮肤发红或破损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感染扩散。长期卧床者建议每半年进行营养评估和褥疮风险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