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检查后出血怎么回事
宫颈检查后出血可能与宫颈炎症、宫颈息肉、检查操作刺激、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宫颈炎症
慢性宫颈炎患者检查时器械接触糜烂面易引发出血,常伴有黄色分泌物增多。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消糜阴道泡腾片等药物,配合口服抗宫炎片。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刺激。
2、宫颈息肉
息肉组织质地脆弱,检查时碰触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多表现为点滴状鲜红色出血。需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术后2周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3、检查操作刺激
宫颈刷取细胞时可能造成微小创面,通常出血量少且1-2天自止。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可使用医用棉球局部压迫。若出血持续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4、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组织脆性增加,检查后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需通过阴道镜活检明确分级,CIN2-3级建议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定期复查HPV。
5、早期宫颈癌
癌变组织血供丰富,检查后可能出现暗红色出血伴异味。需完善宫颈活检、MRI等检查,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或放化疗。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
宫颈检查后应观察出血量及持续时间,避免使用卫生棉条加重刺激,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术后1个月内禁止游泳、泡温泉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饮食上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预防贫血。若出血伴随发热、剧烈腹痛或持续超过3天,需立即返院复查阴道超声。定期宫颈癌筛查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TCT联合HPV检测,有异常病史者需缩短随访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