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泳呛水会引起中耳炎
游泳呛水可能引起中耳炎,主要与呛水时水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呛水导致鼻腔分泌物逆流、呛水后用力擤鼻、呛水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呛水后未及时清理耳道等因素有关。
1、水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呛水时水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咽鼓管连接鼻咽部与中耳,呛水时水的冲击力可能使水逆流进入中耳。中耳环境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可能引发中耳炎。表现为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治疗。
2、鼻腔分泌物逆流
呛水时水的冲击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鼻腔分泌物含有细菌或病毒,进入中耳后可能引发感染。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建议及时清理鼻腔,可遵医嘱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缓解症状。
3、用力擤鼻
呛水后部分人会用力擤鼻,可能将鼻咽部分泌物压入中耳。擤鼻时产生的压力可能使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表现为耳部胀痛、耳鸣等症状。建议避免用力擤鼻,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
4、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呛水可能刺激上呼吸道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常伴有咽痛、咳嗽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颗粒、罗红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5、未及时清理耳道
呛水后若未及时清理耳道,残留水分可能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增加细菌感染风险。感染可能扩散至中耳。表现为耳痒、耳痛等症状。建议游泳后倾斜头部使耳道积水流出,必要时使用干净棉签轻柔吸干水分。
预防游泳呛水引起的中耳炎,建议选择水质达标的游泳场所,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避免呛水,呛水后不要用力擤鼻,游泳后及时清理耳道水分,保持耳部干燥。若出现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中耳炎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儿童游泳时家长需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呛水情况,必要时协助清理耳道。日常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概率,降低中耳炎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