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短暂缺血缺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持久缺血坏死。
1、心绞痛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下颌等部位。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发作规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痛,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更为严重,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因持久缺血而发生坏死。
3、发病机制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是心肌需氧量增加而供氧不足导致的暂时性缺血,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的心肌持久缺血坏死。
4、危险因素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史等。这些因素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5、诊断方法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心肌酶学检查可检测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冠状动脉造影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程度。
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出现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已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