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怎么得来的
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主要与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力低下及经期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需通过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
1、不洁性生活
频繁更换性伴侣或性行为未采取保护措施时,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可通过阴道侵入盆腔。这类微生物会破坏宫颈黏液屏障,引发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建议固定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片进行规范治疗。
2、宫腔操作感染
人工流产术、刮宫术等医疗操作可能将阴道内细菌带入宫腔。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繁殖,沿生殖道黏膜扩散至盆腔。术后出现持续腹痛需警惕感染,可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胶囊控制炎症。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症未及时控制时,致病菌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群会刺激盆腔腹膜产生炎性渗出,形成粘连性包块。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等群体,阴道菌群失调概率增高。条件致病菌如厌氧菌过度增殖后,可能突破局部防御机制引发混合感染。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增强营养摄入,急性发作期需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抗感染。
5、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或进行盆浴时,外界病原体易通过开放的宫颈口侵入。经血逆流可能将子宫内膜碎片携带至盆腔,诱发炎症反应。应选择透气卫生巾并定时更换,出现经期延长伴发热时需排查感染。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并保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选择纯棉透气材质;急性期卧床休息时采取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引流;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妇科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隐匿性感染。若出现下腹坠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38℃以上发热,应立即就医进行盆腔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