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瓣狭窄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肺动脉瓣狭窄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先天性发育异常、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类癌综合征以及医源性损伤等。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胎儿期肺动脉瓣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可能导致瓣膜增厚、粘连或瓣环狭窄。此类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出现心脏杂音,严重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狭窄可定期随访,中重度需行球囊扩张术或外科瓣膜成形术。
2、风湿性心脏病
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累及肺动脉瓣,导致瓣叶增厚、钙化及交界处粘连。患者多伴有游走性关节疼痛病史,听诊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治疗需长期使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复发,严重者需行瓣膜置换术。
3、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通过血流侵袭肺动脉瓣,形成赘生物并破坏瓣膜结构。患者常表现为持续发热、瘀点及栓塞症状。血培养阳性可确诊,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合并心力衰竭时需手术清除病灶。
4、类癌综合征
消化道或支气管类癌分泌的活性物质经血流作用于肺动脉瓣,引起瓣膜纤维化。典型症状包括皮肤潮红、腹泻及右心衰竭。尿5-羟吲哚乙酸检测有助于诊断,治疗需切除原发肿瘤并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控制症状。
5、医源性损伤
心脏导管检查或手术操作可能导致瓣膜机械性损伤。术后新发心脏杂音需警惕,经食管超声可评估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观察,严重反流需行瓣膜修复术。
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功能;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注意口腔卫生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